為確保2008年底前淮河流域縣級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并運行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穩步好轉,安徽省建設廳、財政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保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以獎代補推動這項工作,每萬噸處理能力原則上獎勵300萬元。
據介紹,這筆獎勵資金分兩次撥付給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淮河流域縣市污水處理工程已經開工,或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已運行的;同時制定了生產、工業、經營服務業用水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且綜合平均標準不低于0.8元/立方米,落實了公共供水和自備水源污水處理費征收機構和考核辦法,并已實際運作的,可以申請第一筆以獎代補資金,每萬噸處理能力為150萬元。
淮河流域縣市已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負荷達到國家和省政府考核目標要求;在建的污水處理工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建成,并連續穩定運行,達到省政府考核目標要求;公共供水和自備水源污水處理費征收率分別達到80%和40%以上的,可申請第二筆以獎代補資金,每萬噸處理能力也為150萬元。
安徽省規定,建設廳將會同財政、發改委、環保局等部門對各地申報資金情況進行審核。淮河流域縣級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以獎代補資金,必須專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運行和維護,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
發源于河南的淮河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流經河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蘇5省,全長約1000公里,其干流在安徽境內431公里。歷史上,淮河是中國洪澇災害最為頻繁的河流之一。近年來,隨著沿淮經濟的發展,污染問題也成為淮河治理的重要內容。
安徽省淮河流域8個省轄市目前均已建成污水處理廠,但受運行費用不足影響,運行狀況一直不理想。最近一項檢查顯示,沿淮8市中有5個城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未能達標運行。而淮河流域縣級污水處理廠建設仍然較緩慢,成為影響淮河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