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8月3日的水業技術論壇上,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介紹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新標準,以及相關的主要指標,根據新的指標,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如采用污泥填埋,必須將含水率80%出廠污泥,降至60%以下;橫向剪切強度>25kN/m2。
據介紹,污泥處理技術主要類別包括污泥厭氧消化、污泥堆肥、污泥干燥、污泥填埋和污泥焚燒。焚燒是比較徹底的污泥處理方法,可以使有機物全部碳化、殺死病原體,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泥體積。從60年代開始,為了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日本開始采用了多堂焚燒爐進行焚燒處理。從70年代開始硫化床污泥焚燒爐開始登場,現在成為污泥焚燒爐的主流。
杭世珺認為污泥的處置要因地制宜、技術多元化(根據本地條件選用),使產生量和使用量平衡(總污泥產生量、園林綠化可用量、農肥可用量、水泥廠可用量、填埋可用量等)。經濟發達大城市及特殊地區可采用熱干化焚燒或厭氧消化+脫水+干化+填埋的方式。中、小城鎮重金屬超標不嚴重時,積極發展堆肥產品用于園林綠化和土壤改良。重金屬不超標時,堆肥產品用于農業代替部分化肥。采用污泥混燒技術要慎重,要經充分試驗研究和制定相關標準和規定。污泥干化作建筑材料要深入研究和一定規模的生產性試驗,應該重點研究污泥干化技術和工程設施。
(中國水網 現場報道)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