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無錫水域藍藻大暴發,危及飲用水源安全。廣州開發區的水質情況怎樣,會不會發生類似事件?這是從廣州開發區主要領導到普通百姓十分重視和擔憂的重大問題,帶著類似關心、思考、聯想甚至恐懼。開發區供水管理中心在6月7日專題召開了“太湖藍藻污染”事件分析會,對照問題,分析現狀,查找不足,總的感到:我們開發區的水源水質和自來水水質都比較穩定,大家可以放心飲用。
開發區多水源保證供水
目前開發區用水水源多樣化,供水水源來自于永星水廠、新和水廠、增城市自來水公司、穗云自來水公司和市自來水公司的西洲水廠、新塘水廠。其中西洲水廠和新塘水廠主要供給開發區西區、保稅區、東區和科學城,新和水廠主要供給永和區南片,永星水廠主要供永和區北片,增城市自來水公司和穗云自來水公司主要供九龍鎮。目前我區水源已形成了互為補充,互相調劑的布局,這幾家自來水公司都具備成熟的自來水處理工藝,經我中心兩年多的連續跟蹤監測,水質非常穩定。
加強水質監測建立預警機制
我區唯一的戰略后備水源為永星水廠的地表水水源地——水聲水庫,廣州氣溫較高,容易孳生藻類,盡管水源、水質比較穩定,但區供水管理中心一直不敢掉以輕心,以保障供水水質安全作為中心工作的第一要務,狠抓供水水質安全,采取加大水質監測頻率、實施取水和出廠水的在線水質監測、展開月度水質分析等措施,密切監測水源水質,萬一出現異常,立即發出預警報告并根據事態嚴重情況分級,迅速采取相應措施。
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源富營養化
近兩年來,區供水管理中心建立了每日巡察制,對水庫水源衛生情況進行嚴密監控。2004年,巡察時發現水庫周邊有大排擋、蝦場等污染源,直接向水庫排污,區供水管理中心對蝦場等發出整改通知,同時多次積極向管委會和相關部門反映情況,獲得管委會和城管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城管部門先后4次拆除了大排擋,使水庫水源水質逐步向優良化發展。目前水庫氨、磷、氮指標完全達標,沒有出現藻類的過度生長,有效防止了水源的富營養化。
編制應急預案提高危機處理能力
區供水管理中心2006年編制了專項應急預案,成立了應急事件指揮組、處理專業組和應急專家組,聘請了廣東省富有水污染處理實踐經驗的專家,一旦發生了水源水質污染事件,各組成員立即到位,及時啟動搭設隔離攔截網,對水源進行技術處理,同時調用其他備用水源和水車應急供水,努力使事件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和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努力縮小事故影響的停水范圍。
短中長期規劃相結合健全供水安全保障系統
為進一步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從緊迫程度和可行性出發,區供水管理中心制訂了短中長期計劃,首先,解決原水取水的管道輸送環節的隱患問題。即將水聲水庫的明渠引水改為暗渠飲水,目前已經立項;其次,進一步建設發展多水源。市政供水考慮發展增城水源作為永和、科學城和東區等區域的應急備用水源,通過籌建的永龍隧道預留供水管道走廊與現有開發區大管網連通;同時開發地下水資源,對地下水情況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勘測、分析,收集詳實的數據資料,從水質、水量和用戶用水情況等方面做好地下水源的調查研究工作,積極勘探可用的地下水作為備用水源。建設應急泵站(加壓站),連接備用管道,一旦地表水源出現突發事件,可隨時啟用備用地下水源,進一步實現水源多樣化和科學布局。第三,推動水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建議對現有的水庫、河道等地表水加大保護力度,將木強水庫、水聲水庫等戰略后備水源地劃定為水源保護區,徹底消除隱患,確保開發區供水水源的潔凈、安全。(作者:廣州開發區供水管理中心 李弘)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