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保障城市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無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一步推進,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工業用水量呈逐年遞增趨勢。但隨著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活動的全面深入展開,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節水意識,無錫工業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 2006年全市萬元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8.2%。現根據2006年年報統計資料對全市工業企業用水情況作簡要分析。
一、工業用水量小幅增長
(一)工業用水量為28.8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3%
200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總量為28.83億立方米(即:工業取水總量26.20億立方米+重復用水量8.88億立方米-生產自來水取用的地下地表水6.2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3%,工業用水增長絕對量為2.46億立方米。
2006年全市49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工業取水總量(新水)為26.2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3%,增幅比去年下降6.6個百分點。取水來源與用途:(1)取自地下地表水為24.09億立方米,占全市工業取水總量的91.9%。(2)取用自來水為2.10億立方米,占工業取水總量的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復用水量為8.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6%。(3)為生產自來水而取用的地下地表水為6.25億立方米,占全市地下地表水取用量的25.9%。
工業取水支付金額:全年工業取水支付金額為5.74億元,自來水金額為4.95億元,占工業取水總金額的86.2%,全市自來水平均價格為每立方米2.36元,比去年上漲2.6%;支付地下地表水金額為7705.13萬元,每立方米地下地表水約0.032元。
(二)基礎行業工業取水量占86%
2006年無錫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三大基礎行業工業取水量達22.5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8%,占全市工業取水總量的86%;其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為16.2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4%,該行業取用新水量增幅比上年下降15.1個百分點;水生產供應業工業取水量為6.2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 。
(三)黑色冶金、紡織、化工三大行業位列制造業取水量前三甲,同比下降0.4%
2006年全市28個制造業工業取水總量為3.67億立方米,年工業取水量名列前三位的行業分別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取水量為0.81億立方米,同比下降5.8%,紡織業為0.69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0.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為0.7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4%,這三大制造業工業取水總量達2.24億立方米,同比下降2.6%,占全市制造業取水總量的61.0%。另有工業取水量達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六大行業,2006年工業取水總量為0.88億立方米,占制造業取水總量的23.98%。
(四)江陰市工業取水量占全市總量七成以上
2006年無錫市市區工業取水量為5.56億立方米,占全市工業取水總量的21.2%,其中取自地下地表水為4.47億立方米,取自來水0.96億立方米,市區工業取水集中在水的生產和供應業(3.66億立方米)、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0.56億立方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0.29億立方米)、紡織業(0.23億立方米)等行業,這四個行業工業取水量占市區工業取水總量的85.3%。
江陰市工業取水量為18.64億立方米,占全市工業取水量的71.2%,其中95%為地下地表水,主要工業取水集中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4.90億立方米)、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15億立方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0.49億立方米)和紡織業(0.39億立方米)等行業,這四個行業取水量占江陰市工業取水總量的96.2%。
宜興市工業取水量為1.99億立方米,占全市工業取水量的7.6%,主要集中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2億立方米)、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44億立方米)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0.08億立方米),這三個行業取水總量占宜興市工業取水總量的86.4%。
(五)制造業工業企業取水量分布結構狀況
2006年全市4934家制造業工業企業取水量為3.67億立方米,其中年工業取水量在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企業有: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江蘇天鴻化工有限公司和江蘇錫鋼集團有限公司等3家,這3家公司工業取水量占制造業工業取水總量的24%,而企業數只占0.1%;工業取水量在100萬立方米以上至1000萬立方米以下的企業數為44家,而其工業取水量占制造業工業取水總量的35%;工業取水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上至100萬立方米以下的企業數為344家,其工業取水量占制造業工業取水總量的27%,
(六)工業企業重復用水8.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2%
200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復用水量為8.88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31.6%,工業企業重復用水率為30.8%,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工業重復用水量的企業為140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2.8%,其中年重復用量達1000萬噸以上的14家工業企業全年重復用水量達8.01億立方米,占全市重復用水總量的90.2%,數據表明無錫重復用水潛力巨大。這14家企業中重復用水率達80%以上的有:江蘇靈谷化工有限公司、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東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無錫市石油化工總廠、江陰市陸橋東風助劑廠、無錫市銀卡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分公司、無錫錫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格林艾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陰興澄特鋼有限公司、無錫市太湖紙業有限公司、江陰熱電有限公司12家企業。
二、工業用水效率不斷提高
2006年全市49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分別為7124.62億元和1661.28億元,按全年工業用水總量(工業取水量加重復用水量減生產自來水取地下地表水量)28.82億立方米計算,萬元產值工業用水量為40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3%,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76立方米(工業增加值以可比價計算),比去年下降8.2%。
(一)從分地區看:江陰市萬元增加值水耗為313立方米,同比下降11.5%;宜興市萬元增加值水耗為186立方米,同比下降12.4%;七城區中萬元增加值水耗下降幅度較大的地區有:新區、錫山區、惠山區和北塘區等。
(二)從分行業看:2006年全市制造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5.9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71立方米,基本與去年持平。全市二十八個制造業中萬元產值用水量超全市平均水平的行業分別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73立方米)、造紙及紙制品業(65立方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32立方米)、醫藥制造業(19立方米)、飲料制造業(18立方米)、紡織業(16立方米)和食品制造業(13立方米),這七個行業用水量合計為95039萬立方米,占制造業用水量的85.1%,而其工業總產值只占制造業總量的36.54%。
全市二十八個制造業中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高的行業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340立方米)、造紙及紙制品業(259立方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64立方米)和紡織業(71立方米)等四個行業,這四個行業工業增加值占制造業總量的32.2%,其工業用水量為93528萬立方米,占制造業用水量的83.7%。
2006年制造業工業企業萬元產值工業用水量列前10位的企業為:無錫市銀卡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利港電力有限公司、江蘇靈谷化工有限公司、江陰蘇龍發電有限公司、江蘇天鴻化工有限公司、宜興市協聯熱電有限公司、無錫市箱板紙有限公司、江陰市北國精紡染織廠、無錫市太湖紙業有限公司、江陰市陸橋東風助劑廠。
2006年制造業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名列前位的工業為:江蘇靈谷化工有限公司、無錫市箱板紙有限公司、無錫市太湖紙業有限公司、江蘇天鴻化工有限公司、江陰市北國精紡染織廠、江陰市大定化工有限公司、江陰市陸橋東風助劑廠、宜興市偉隆印染有限公司、東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江蘇金泉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三、節約工業用水的建議和對策
2006年無錫市創建節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工業取水量(新水)增速明顯減緩,工業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但隨著多年來太湖流域經濟的迅猛發展與人口的劇增,無錫用水量長期保持高位增長,大量工農業、生活污水超標排放進入江河湖泊,水污染日益加重,節水治污工作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針對無錫的水資源情況,為達到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必須繼續大力推進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進程,廣泛宣傳節水的意義,加強全民節水意識。堅持把節水意識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效益結合起來;把節水作為全民的行動,逐步形成一個節水型社會城市。全方位節約利用水資源,發揮有限水資源的最大效益和潛力,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逐步減少用水量,提高污水治理能力。
(一)加強工業取水管理,深入優化工業產業結構
不斷完善工業用水價格調節市場化。無錫目前工業企業水消費價格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近三年的自來水平均單價為每立方米2.19元、2.31和2.36元,制造業取用地下地表水價格為每立方米0.21元、0.23元和0.32元,取水成本偏低,不利于促進企業節約用水和減少污水排放量。無錫應盡快改變現有工業用水體制,建立和完善工業節水價格機制,利用市場化、商品化機制調節水價。水價分類管理,按其質量優劣,分類計算,使用者要合理的繳納水資源費,包括供水投入的成本費,排放污水治理成本費等,利用經濟杠桿激勵水資源的節約利用,發揮其最大社會經濟效益。
著力調整工業產業結構科學化。調整工業產業結構是保護水資源的根本出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緊緊抓住當前宏觀調控、結構調整的機遇,在制訂和落實工業發展規劃時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承受能力,科學調整工業結構和用水結構,加速關閉、淘汰無錫落后的鋼鐵、水泥、化工、造紙等產能,限制重化工業等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的發展,優先發展機械、電子、高新技術等附加值高、耗水量低、污染小的工業產業。
(二)加強工業用水管理,積極推進科技節水和循環用水
大力推進工業節水科技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必須大力推進科技節水。一是積極開展工業節水科研工作,積極引導先進節水設備和節水技術的科技創新,提倡少用水或不用水工藝,提高工業節水的科技含量。二是逐步開展節水型工業試點,有計劃地推進工業節水行動,堅持以科技節水改造為重點,特別是對無錫工業用水大戶,推廣無錫工業企業范圍內已經行之有效的科學節水措施、方法和生產經驗,由點到面推向全市,全面實現科技節水。三是建立無錫工業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用水、節水信息進行采集和評價,實行計劃用水數字化和網絡化管理。
努力提升工業用水循環化。由于無錫部分企業生產設備陳舊,生產工藝落后,工業結構中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無錫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為30.8%,與國際發達國家和國內部分城市相比較水平較低(如日本、美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在75%以上)。今年無錫工業企業中循環用水率比去年提高5個百分點,但循環用水還有很大潛力。為此,需從政策上引導,經濟上扶持工業企業改善生產工藝,改良生產裝備,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循環生產,促進廢水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實現廢水減量化,不斷提升工業用水循環化水平。
(三)加強工業退水管理,全面推廣水污染防治工作
大力提倡工業污水資源化。污水資源化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新的水資源量。目前無錫已建成各類性質污水處理廠近30家,污水日處理能力近55萬噸,已具有一定的治污能力,但由于過去20多年間太湖流域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對流域水資源進行了過度開發和利用,水資源使用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現象,所帶來的水資源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因此必須加大清潔生產程度,加大污水處理力度以及再生水的利用程度,推行污染治理設施社會化運營管理,通過建立合理的水價體系,引導有條件企業直接利用中水,做到合理用水。
積極推行工業供水治污管理體制一體化。工業治污工作中,可以積極推行供水治污管理體制一體化,做到"三結合":一是工業供水與工業治污工程建設項目結合,以有利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協調發展;有利于人財物,技術等資源共享;有利于水污染治理建設資金的籌集,逐步市場化運作。二是工業企業單獨治理與區域性治理相結合,積極創造條件,實現工業體系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提高污水治理的綜合效益。三是工業企業點源治理達標排放與城市集中污水治理相結合。
總之,堅持走供水治污同步協調發展的道路,才能真正保持水體的生態平衡,實現水資源的良性循環。
編輯:武紅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