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立雅水務(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
威立雅水務集團是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下屬的水服務分支企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環境服務商之一,作為活躍在中國市場上的著名國際水務公司,其在中國已有多個投資項目。剛步入2007年,威立雅水務又以大手筆獲得了蘭州市供水項目,在正式合同簽訂之后,它將持有蘭州供水集團及污水處理項目45%的股份,而更讓業界震撼的是它在此項目中17.1億元人民幣的出價。那么,對于威立雅水務來說,有著這樣一個開端的2007年將意味著什么呢?2月12日,中國水網采訪了威立雅水務(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先生。
正面回應蘭州項目溢價問題
蘭州供水項目是近期業內談論較多的項目,它使威立雅水務在新年伊始贏得了足夠多的關注,采訪黃曉軍副總裁,這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對于蘭州供水項目的溢價,這是威立雅水務第一次在媒體上做出正面回應,黃曉軍也希望通過中國水網為這個項目“正名”。他認為,政府有政府方的觀點、供水集團員工有自身的利益訴求、作為投資者的企業有自己的視角,業內同行也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信息披露的角度不同,解讀出來的意義自然不同。每一方都有自我表達的權利,威立雅水務對此表示理解。但是,就威立雅水務自身來說,這樣一個項目的所謂溢價問題并不是象傳說中那樣懸乎,因為,實際上的收購資金并沒有那么高。17.1億元人民幣,這并不是單純用來購買資產的價格,其中8億元是用來購買水務資產(編者注,據中國水網了解,蘭州供水集團轉讓給威立雅水務3.5億股,增資1.4億股;通過收購和增資,威立雅水務獲得該集團4.9億股,占總股份的45%),其他的則是作為增資,投入到項目的長期發展中,為的是保持一個項目的長期良性運作。即使說存在溢價,這個溢價也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威立雅水務在乎的是“資產包”里的內容,即資產質量和以后的發展空間。市政項目這樣的特殊資產,最根本的就是它以后的經營發展。
威立雅水務對于蘭州供水項目十分重視,這也和它在中國市場上的戰略布局密切相關。黃曉軍說,“東西南北中”,哪個區域都不拉下,不戴有色眼鏡看待某些區域,而是從市場的整體出發去衡量。正如威立雅集團高層一直強調的那樣,市政項目的特性決定,它一定要和政府的步伐一致。中國政府對西部的重視、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市場,使威立雅水務看到了其中閃爍的金光。不要說蘭州、烏魯木齊這樣的省會城市了,寶雞、渭南等小一點的城市的面貌也是讓人驚訝的,它們的發展速度和市場潛力是威立雅水務樂意投身其中的重要原因。蘭州供水項目的價值還在于它對周邊區域的影響,它是威立雅水務的中國布局中很重要的一步棋,綜觀這家水務公司在中國的“戰略地圖”,那么,17.1億元的意義所在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2007年,威立雅水務將大力“開疆擴土”
說完開局之年的蘭州項目,黃曉軍介紹了威立雅水務新的一年里在中國市場上的計劃。根據威立雅環境集團提供的數據,中國市場對其水務業務來說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6年,在亞太地區,36.2%的強勁營收增長(其中26.9%為原有業務增長)主要來自中國的呼和浩特、常州、昆明以及烏魯木齊的市政水務項目。
在中國水網聯合《中國環境報》組織的“2006年度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評選”中,憑借在市場上的卓越表現,威立雅水務自然是榜上有名。黃曉軍說,對于專業媒體操作的這個評選,威立雅水務是十分尊重的,這是對企業在過去一年里所作所為的一種反映。“十大影響力企業”評選依據的主要標準之一就是企業的服務能力,尤其是2006年新增的市場能力,它反映了一個企業市場份額和在該年度的市場表現。由于2006年威立雅水務公布的項目相比上一年來說比較少,因此多少影響到了在影響力企業中的排名。對此,黃曉軍自信地表示,2007年,威立雅水務會有更好的表現,預計將有很大發展,對于公司在榜單中的位置會更有利。而且,在近期內,就將會簽署一個新的工業項目。
黃曉軍的底氣十足來源于他對中國市場的明晰把握,因為中國政府對污水處理的重視、各地水業資產重組的客觀需要,2007年的水務市場將蓬勃發展,項目數量會巨增,地方政府部門渴望引進戰略投資者,促進本地供水、污水治理事業的發展,相應地,象威立雅水務這樣具有實力的投資者就會很受歡迎,會得到更多項目的青睞。基于這樣一個廣闊的市場,再根據其一貫重視中國市場的戰略規劃,這新的一年,正是威立雅水務施展身手的好時機。
“其實,我們的戰略規劃一直都是這樣:抓住時機,盡快完成在中國的戰略布局,跟上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提高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黃曉軍表示,“自進入中國以來,每年都是在以10%的速率在發展。”而做出這樣的規劃,的確是充分地考慮了市場的需求。中國的城市化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在這樣的過程中,對水的需求、對污染治理的需求也在飛速增長。在黃曉軍本人看來,同供水行業相比,污水行業對于水務企業來說,機會更是層出不窮。供水領域主要是對原有資產的重新優化組合,污水領域則有更多新項目,政府對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重視程度逐漸增加,雖然還存在著配套資金不落實等問題,但是,他們“等靠要”的思想卻在改變,對于外來資金,抱著歡迎的態度。對于這樣一個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的市場狀況,黃總表示滿意,同時,還期待著政府部門能夠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使行業的發展更加規范。另外,黃曉軍還強調了工業廢水處理市場的重要性,根據國家的宏觀政策,一些工業企業現在對污水處理的重要性有了比較深刻地認識。同時,工業廢水處理要求的技術含量更高,處理難度也更大,威立雅水務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市場上占據領先的地位。2007年,工業廢水也將是威立雅水務的一個重點業務。
本土化和國際化之辯
當記者問及威立雅水務是否面臨“本土化”問題時,黃曉軍超越問題本身給出了一個完美答案:放眼當今,全球化在加速,外國公司與當地市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國公司的“本土化”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努力融入本地,以排除“異物反應”,而后者渴望來自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渴望被外部所接納;世界上沒有絕對割裂的事物,所謂本土化,要追求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即需要考慮如何做才是對國家、對行業發展有利。中國的企業在努力爭取來自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作為跨國公司更應當發揮自己的特長,結合中國國情,以爭取更大發展。
黃曉軍認為,不應該被“本土化”這個概念所局限,對于在中國發展的跨國公司里的“老外”,在企業進取中、在文化上,應當將其吸納進位于中國的公司,并與中國本土融為一體,這樣做,要比盲目追求本土化,排斥外國人、外國經驗好得多。
黃曉軍介紹,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為了實踐“引進先進技術、國際化的管理和服務理念”的承諾,威立雅水務的中國團隊里有相當數量的技術和管理專家是從國外選派的。但是,隨著時光流逝,項目不斷進展,威立雅水務又很重視技能培訓,這些專家培養出一批中國本土的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之后,外國專家在威立雅水務位于中國的各個分公司中的比例在下降,本土人才由于熟悉中國的市場環境,又掌握了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逐步擔當起了公司中的重要角色。威立雅水務通過努力實現了與中國市場的融合,在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在上海有一個綜合的亞洲培訓中心,并將在更多地區建立技術培訓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浦東的“水調配、客服、實驗三中心”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三中心”集成了威立雅水務在不同地區的經驗,不僅僅為當地輸送人才,還反過來成為為德國柏林等海外發達地區提供了樣板和借鑒,這樣的“本土化”就實現了一種超越。(中國水網 作者:全新麗)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