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呼吁:“新聞媒體要為推進環保歷史性轉變鼓與呼”。潘岳一向是環保領域敢說敢做的高層領導,以前的“環評風暴”曾經席卷整個重大產業,得到了一致的認可和好評。我們不刻意期待“傳媒風暴”的來臨,但是期待環保媒體更加寬松的輿論環境。
從國家層面來看,許多和環保相關的重要報紙都是分別由各個部委控制的,中國環境報由國家環保總局主管、中國水利報由水利部主管、中國建設報由建設部主管。這樣的局面使各個報紙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根據各個部委的利益采寫新聞稿件,成為各自部委的“喉舌”。同樣的一件事情,有可能出現不同的評說和佐證,讓讀者不知道相信哪個方面。我們同樣呼吁,在基于國家利益的基礎上,傳媒從國家或全球的環境利益出發給自己更大的自由度。
這些大報的傳播非常廣,影響也很大,也使得他們在宣傳報道的過程中會有所顧忌。經常聽業內的朋友說,某篇新聞報道是針對某一個企業或者某一個污染事件的,但是最終沒有獲得主編或總編的批準,理由自然也是很多。各地方報紙更是在當地政府抓經濟和曲解“和諧社會”概念的背景下,把這類稿件一并槍斃。我們同樣呼吁,在基于事實的基礎上,傳媒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任何國家傳媒都是受到不同程度控制的,尤其是主流或政府主導的傳媒。但是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的報道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鼓勵,一樣沒有影響和諧社會的大局,環保媒體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此次潘岳副局長的呼吁其實也表明了一種來自官方的呼聲:“環境信息和環保工作都是透明的,我們不回避矛盾,也不粉飾太平,更不會懼怕困難。”(中國水網 李建軍)
背景新聞:潘岳呼吁新聞媒體要為推進環保歷史性轉變鼓與呼
新聞來源:新華網
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中國環境記協名譽主席潘岳說,環保工作歡迎媒體監督,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可彌補環境執法手段的不足。
1月10日消息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中國環境記協名譽主席潘岳10日呼吁,新聞媒體要為提高我國環保工作水平,推進環保歷史性轉變鼓與呼。潘岳是當晚在中國環境記協二屆四次理事會暨2007新春聯誼會上致詞時發出上述呼吁的。
他指出,現在的環境新聞工作者們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和環保責任,環保部門要充分依靠新聞媒體來宣傳政策、傳遞信息、動員群眾,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彌補環境執法手段的不足。當前,加強環境新聞宣傳和輿論監督對于推進環保歷史性轉變、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他說,2006年,對我國的環保事業來說,是形勢更為嚴峻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國務院頒布了《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溫家寶總理在大會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關鍵是加快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三是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中國的環境問題是綜合問題,需要綜合的機制與手段予以解決。
潘岳呼吁新聞媒體能進一步加大對國務院決定和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的宣傳力度,為推進環保的歷史性轉變鼓與呼。同時,也希望新聞媒體要勇于揭露那些不顧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不關心人民生產生活環境,甚至嚴重損害群眾環境權益、導致地方環境質量狀況嚴重惡化的違法行為。環保工作既需要新聞界的支持,也歡迎媒體監督。環境信息和環保工作都是透明的,我們不回避矛盾,也不粉飾太平,更不會懼怕困難。
出席本次會議的還有環境記協主席李仁臣、新華社副總編輯夏林、經濟日報副總編李洪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王明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臺長王冬梅等。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