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從左至右依次是:張世龍、張友良、郭沛源、孫佑海、任官平、秦虹、楊經緯、于紅文)
10月12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2006第二屆中國綠色財富論壇暨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海南廳召開。
發布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楊經緯主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就此次綠色財富論壇的框架、目的、內容做了詳細介紹。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全社會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和對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大力推廣科技創新與綠色技術,大力推廣綠色財富的理念,以實際行動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2006第二屆中國綠色財富論壇暨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將于今年11月16日—18日在云南玉溪市召開。
本屆綠色財富論壇研討的主題將把建設和諧社會下的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列為重點研討議題,探討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更好地實現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圍繞環境經濟政策與投融資專題、循環經濟與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專題與綠色創新技術與綠色家電專題三大主題展開討論。論壇無疑將為政府及行業管理者、中外企業家,從事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管理、研究的領導、專家、學者以及關注我國乃至世界可持續發展的人士提供一個開放、穩定、大型的交流平臺。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主任孫佑海在發布會中就依法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作了介紹。他談了和諧社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統一體;人與自然的不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障礙;依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三方面的內容。
他在發言中講到,胡錦濤總書記2005年2月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這個論斷深刻闡明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的六項總要求之一,將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任務之一,把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作為到二0二0年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目標之一。
孫佑海主任重點提到循環經濟法的制訂。循環經濟法貫徹了胡錦濤主席在今年3月12日提到的“大力宣傳循環經濟理念、加快制定循環經濟法”,其范圍包括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可持續消費、無害化處置四方面。目前法律的草案已基本形成,可能將在2007年8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審議。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就環境融資方面做了發言。她提到總體上我國城市建設投資規模的增長,目前主要還是依靠政府動員財政性資源來應對市場需求的模式來實現。解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問題,應當堅持政府投入與社會資金并重的原則,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投融資及運營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推進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和運營主體企業化,逐步形成有序開放、規范競爭、良性發展的發展局。
在推動多元化投資時,必須較好地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多元化融資應格外注重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避免目標發生偏離;二是實現多元化融資需要各項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協調,避免走過多的彎路;三是環境基礎設施多元化融資要注意產業本身的規律性和特殊性,避免政府責任缺失;四是多元化融資還需政府加強和改善監管,避免急功近利導致風險。
商道縱橫企業社會責任與投資網的郭沛源博士、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家電資源能源再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張友良以及北京綠色環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龍也出席了發布會并做了發言。這些發言為即將召開的綠色財富論壇起了全面而深刻的詮釋作用。
(中國水網)
編輯:謝曉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