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脫氮除磷技術一直是國內外污水處理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污水脫氮除磷工藝也在不斷創新。同時,污水生物處理數學模型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也已基本完善,并且借助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數學模型日益顯示出它在試驗研究與工程應用中的巨大作用。以數學模型為基礎結合反應器原理進行污水生物處理系統的分析、設計、模擬和運行控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得到普遍的認同和廣泛的應用。
為了更好的促進脫氮除磷技術的研究和數學模型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加拿大海曼迪環境咨詢顧問公司, 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水網, 清華大學于2006年9月7~8日在北京共同組織召開了一次國際研討會。主要討論脫氮除磷技術原理、脫氮除磷工藝綜述、脫氮除磷工藝的優化、數學模型的發展以及在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中的應用。
90年代污水事業開始發展,目前污水廠的標準要求越來越高,標準的提高對今后的推動非常大。污水廠的建設、設計和運行的優化以及模型的研究國外是在90年代初開始應用起來的,而國內是在9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在國內是在90年代才開始研究,直到目前仍然處于研究階段。原因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們的污水廠沒有大規模發展,進入2000年以后發展速度非常快,優化設計優化運行開始被重視,模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日益顯示出優越性。
來自加拿大海曼迪環境咨詢顧問公司的副總裁Brian Monaghan表示關于模型的研究步伐在加快,通過20年的發展,尋找一個合適的模擬工具已經不是問題了,中國可以越過模型會的設計期間,不用像歐美一些國家一樣經過一個很長的模型設計期直接進入到模型的使用期。
來自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埃可默教授在這次會議中作了“活性污泥系統中生物法去除營養物的工藝和模型”以及“好氧活性污泥系統模擬的原理”2個報告。埃可默教授是國際生物污水處理領域享有盛名的國際大師級的專家。他與他的同事在污水生物脫氮除磷領域作了非常大的貢獻,如著名的以開普敦大學名字命名的UCT工藝,他是主要開發者之一;著名的國際水協的活性污泥1號模型(ASM1)和2號模型(ASM2)就是分別建立在開普敦大學誰研究組的UCTold和UCTpho模型基礎之上。他是這些模型開發的核心成員。在他的報告中他給出了一些比較新的觀點,比如為了避免出現反硝化,應該將排泥提前到曝氣池,應該重視泥齡而不是停留時間……他的一些觀點引起了與會代表的爭論。
清華大學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際重點聯合實驗室主任施漢昌教授介紹了他們正在做的研究工作,并且預測今后5-10年將是這個技術的春天.
在會議期間還有來自其他高校以及實際使用單位的人士做了報告.
會后我們利用短暫的時間對埃可默教授進行了短暫的采訪,他說從博士開始直到接替自己的導師成為教授,有30年了,主要研究領域是生物脫氮除磷以及污水廠數學模擬的應用的應用。把繁瑣的計算交給計算機,把科學家解放出來,他希望各國能投入精力到模型的開發應用中。
(中國水網 史瑛)
編輯:史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