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雖然能有效地去除COD、N、P等污染物,但在處理過程中要消耗較多的能源和資源。在全球普遍強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今天,對污水處理同樣也應該考慮可持續技術研發問題。基于這一技術思想,9月7日,“可持續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工程化方法”研討會在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宜賓館召開。
上午首先舉辦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郝曉地教授主持,建工學院院長鄭文堂致辭。簡短的開幕式后,正式的會議拉開帷幕。來自荷蘭的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教授就SHARON工程化方法和ANAMMOX工程化方法做了精彩主講。洛斯德萊特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發展可持續生物處理工藝的概念,并為此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不僅首先對短程硝化(SHARON)、厭氧氨氧化(ANAMMOX)等工藝進行了深入徹底的微觀研究,而且將這兩個工藝迅速在荷蘭工程化,分別在荷蘭鹿特丹DOKHAVEN污水處理廠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SHARON與ANAMMOX工程化反應器。
在隨后的兩天,將由Bas Meijer主講數學模擬技術在污水水處理工藝運行問題方法的應用;Valerie Nelson與Jerry Stonebridge主講美國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與政策;Mark van Loosdrecht主講反硝化除磷工藝BCFS工程化方法與好氧顆粒污泥技術工程化方法。
(中國水網 謝曉慧)
編輯:謝曉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