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消息 通訊員 陳玉璐) 北京排水集團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借助設備資產管理系統(EAM),實現全集團80多億元固定資產智能化管理,推動自身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競爭力。北京排水集團是國有基礎設施行業中資產密集型企業,擁有龐雜的大型水處理成套設備,且大多是從德國、法國、瑞典等10幾個國家進口,單項資產最高值達8.17億元。如何踐行"新北京、新奧運"號召,實現全市污水處理率90%,再生水回用率50%的總體目標,使環保設備資產在全生命周期里實現科學管理,北京排水集團以此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落實。
2004年底,總經理楊向平、總工程師王洪臣帶領集團設備資產管理人員,在設備的維修和維護管理思路上大膽嘗試引進美國先進管理軟件系統,并結合當前排水設備資產管理實際,對軟件進行二次創新性開發。2005年以前,集團設備的維修和維護全憑借個人經驗,靠維修人員手寫臺帳和腦記,管理停留在點上,很難有系統分析。隨著北京排水集團產業鏈的延伸發展,設備精密、種類繁多,大多國外進口,價格昂貴,而出水水質要求設備完好率高。截至到今年8月初,經過19個月的開發、調試、試點運行、全集團13個單位推廣實施,建立起了一套以資產臺帳為基礎,以系統工作單的提交、審批、執行為主線,涵蓋設備運行、資產臺帳、維修計劃、采購庫存、車輛管理、統計分析等10個模塊的EAM系統。以微機為輔助工具,把流程中收集的動態數據通過軟件提煉出來,加以深入挖掘、科學分析,智能化生成維護、維修工單,實現了設備資產精細化管理。
與過去相比,系統在實施中體現出八個方面的作用: 一、實現資產管理信息化,有效配置生產設備、維修人員資源;二、量化設備資產管理,規范工作流程,提高設備管理的質量和效能;三、建立資產臺帳卡片信息數據庫,同時對資產進行動態管理和分析,降低資產的報廢率、維修率、丟失率和閑置率;四、建立清晰的、動態的設備數據庫,對設備進行預防性維修管理,減少設備停機時間,提高設備完好率、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維修費用,延長設備生命周期;五、降低備件庫存及備件成本;六、建立設備維修、維護和保養標準,提供標準化作業依據;七、建立設備管理知識庫,積累企業知識財富;八、實現高級統計分析功能,為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北京排水集團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積極探索排水設施科學管理新途徑,成為全國污水處理行業中第一個集團化實施EAM的企業,在國內排水行業中具有示范性作用。
編輯:史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