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2006年7月18日召開的第五屆世界水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張悅副司長在回答記者關于污水處理以及再生利用的問題時向記者公布了一組數據:從2000到2005年我國城市的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增加了200%,但是實際的污水處理量只增加了70%,污水處理率只增加了70%,“十一五”期間政府依然會加大在污水處理以及再生利用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的力度。由發改委、建設部、環保總局共同制定的《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即將由國務院批準頒發,在這個規劃中,根據這個規劃中初步估算投入大約將達到3000億元。
張悅表示水污染治理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建設部承擔了我國城鎮污水規劃、建設和運營以及指導和行業管理方面的職能,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主要采取了幾項措施:第一加強污水和再生利用的規劃,發改委、建設部、環保總局把污水處理以及再生利用這個規劃列入了國務院的專項規劃,要在“十一五”期間加大在污水處理以及再生水利用方面的投入和管理力度,規劃即將由國務院批準頒發,將會對城市污水以及再生利用起指導和促進作用。在這個規劃中,估計包括政府、社會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投入初步估測將達到3000億元,政府需要更加重視開放市場,積極引入資金。
第二方面,建設部正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地加強機制和體制的改革工作,一是在這個領域內更積極打破壟斷開放市場,鼓勵多元投資主體參加投資建設和運營,使這個行業更有生機,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第二積極建立污水處理建設運營的良性循環機制,加大力度進行污水處理的收費制度的建立,目前全國已經有58%以上的城市建立了污水處理收費政策。
第三方面在污水處理方面建立政府監管機制,將政府過去的對企業負責,對行業管理負責轉變為對公眾負責,對環境負責,真正履行政府市場監管的職能,在今后尤其是“十一五”期間,城市的污水處理以及再生利用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希望能在一個不長的時間解決中國的水污染問題。
他說在2000年國務院召開了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的工作會議后下發一個重要通知以后,我國的污水處理事業發展很快。從2000到2005年污水處理廠的能力增加2倍,但是實際的污水處理量只增加了70%。發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德5年間在國債的支持以及各級政府的重視下下,我們更注重了污水廠的建設,但是忽略了地下管網的建設,有一段時間,中央的資金只支持污水廠建設,但地下管網的建設資金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而地方上也需要一個認識過程。這導致了管網的建設被忽略了。我們應該重新認識這個問題,對污水處理的規律和特點要充分認識。污水收集系統是重中之重,如果收集系統跟不上,建成的污水廠也將閑置,目前已經建成的污水廠負荷率只有60%,在建設資金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成的污水處理廠還有40%沒有發揮效用。因此管網系統會是目前以及今后中央資金和地方資金的重點工作,而管網系統很難引入市場機制,由于資本的沉淀性以及沒有直接的效益,社會資金很難進入,關鍵是政府的責任。
在國務院《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中對城市污水處理提出的明確目標是要求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根據分類指導的原則,建設部也有一個計劃,根據各地的污染貢獻率和經濟實力,要求直轄市,重點省會城市、重要的旅游城市達到80%以上 ,一般中小設施城市達到60%~70%,縣城達到60%。經過共同的努力,經過“十一五”期間的規劃建設和加強運營,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政府監管責任,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盡管很艱巨。
(中國水網 史瑛 報道)
編輯:史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