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06年的6月5日-第三十五屆世界環境日,與聯合國主題“沙漠和反土地沙漠化”相呼應,中國主題定為“生態安全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這個主題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生態安全,二是環境友好。這表達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讓人能夠感受到中國對于自身和世界的負責態度。
我們可喜的看到中國的環保事業在2006年里出現了很多變化。首先是民眾的參與。過去兩年里,從圓明園環境破壞事件到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再到“無極”劇組污染天池環境這些重大新聞事件里越來越多的出現了民眾的身影,無論在傳統媒體和越來越火爆的網絡論壇中,人們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些看法當中,不乏真知灼見。這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喚醒了人們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表達了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其次是媒體的作用,在這些重大事件中,媒體真正充當了一個溝通渠道的作用,一系列報道不僅僅讓民眾從多方面了解事實真相;也使政府不能再隱瞞事實,正視自己的缺點,解決問題。再次是政府的變化,政府越來越關注民眾的感受。國家環保總局把今年環境日的主題定為“生態安全和環境友好”,這充分體現了政府對于民眾的關愛。《中國的環境保護(1996-2005)》的發布,眾多的數據與文字也體現了中國政府在改善環境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和決心。
但是,我們對現狀還是存在憂慮。例如,民眾的參與如何規范?國外的綠色團體一些過猶不及的做法我們早有耳聞,甚至已經被譽為“綠色恐怖主義”。另外,媒體的行為是否過分,如何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報道事實,而不去誤導民眾。在“無極”事件的報道中,有些媒體墻倒眾人推的意味十分明顯,有些媒體夸大事實,引導公眾甚至人身攻擊,這是否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政府的職能如何轉換,如何讓工作更加透明,增加公眾的知情權,增加自己的公信力等等。類似問題我們可以提出很多。但是,我們不會灰心,我們期待著中國環境事業未來會更好。
專題:第35屆世界環境日
編輯:郭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