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墨爾本(2006年5月10日訊)- 亞洲開發銀行(亞行)專家表示,為滿足城市不斷擴張帶來的用水及衛生需求,亞太地區各地方政府領導人應確保從源頭處理生活污水,同時要保證飲用水不會用于其它用途。
亞太市長環境峰會于今天在墨爾本隆重開幕。亞行高級供水及衛生專家K•西薩瑞姆(Kallidaikurichi Easwaran Seetharam)在開幕式上做了主題發言,他說,現在如果不采取措施,2015年前亞太地區就無法為不斷擴張的城市提供充足的供水及衛生設施。西薩瑞姆先生也是亞太市長環境峰會組委會成員之一。
他表示,“2002年,全球有6.69億人口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同時全世界有26億人口無良好的衛生設施,這其中就有20億人生活在亞洲。”
他還說:“到2015年,亞太地區會有276個人口逾百萬的城市,在全球的26個特大城市中,有12個在亞洲。這些城市是否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城市人口的用水及衛生需求,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最直接的需求即是每人每天需要1-2升用水,同時需要衛生設施,保證其能夠處理糞便等排泄物。”
來自20個亞太國家的大約100位市長及地方政府代表參加了此次市長峰會,商討各自地區的環境投資新項目。西薩瑞姆先生簡要說明了亞行在生活城市計劃(Living Cities)中應發揮的作用,以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第十大目標,即在2015年前將無法獲得持續用水的人口減少一半。
西薩瑞姆先生強調說,初步目標是為所有社區提供自來水,最終要從源頭上處理人的糞便排泄物,確保排泄物不會滲入水源或其它地方的供水管道。人的糞便排泄物分解時間要遠遠超過其它動物排泄物的分解時間,與水混合后這一時間則會更長。現在已開始采納經濟型技術,處理社區的糞便等排泄物。
他還表示,這項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至少應有專人切實負責項目的實施,他還敦促各位市長能切實承擔起責任,為民眾提供安全的衛生設施及飲用水資源。
2006年亞太市長環境峰會于5月9日-12日在墨爾本市的展覽會議中心舉行。該會議每兩年召開一次,1999年以來該會議一直是在美國的檀香山舉行,今年是首次在澳大利亞舉辦。
西薩瑞姆先生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內愿意接受媒體采訪。聯系方式:Cathy Sage (0400 714 603),Jenni Metcalfe(0408 551 866)。(亞行供中國水網稿)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