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祖國西北沙漠邊緣和邊境線上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多年來,通過堅持不懈地試驗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目前,已成為我國在大田農業生產中應用節水灌溉技術范圍最廣、面積最大、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截止2005年底,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已達750萬畝,占灌溉面積的40%;微灌面積占節水灌溉工程面積70%;"十五"期間,新增的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占60%。
一是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過去兵團的大部分團場一直是靠傳統的灌溉方式種植糧食作物,自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逐漸被認識并引進后,高附加值的棉花、西紅柿、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迅速聯片發展擴大;承包資金相對較高的滴灌地也成了職工爭相競包的好地。截止目前,兵團95%的農田基本上都采用了不同標準的節水灌溉設施。二是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緩解了水資源供需矛盾。全兵團毛灌溉定額由750 m3/畝左右下降到500~700 m3/畝,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以上,單方水的產值翻了一番。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與常規灌溉方式相比,實現了年節水7.5億m3。三是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微灌技術的推廣應用,使管網輸水逐步替代了田間的溝畦,挖溝筑畦不再成為農業生產的必須環節,大大減輕了農工的勞動強度和時間投入。與常規的耕作模式相比,一個棉農的管理面積由25-30畝提高到80-120畝,勞動生產率提高3-4倍。節水灌溉的發展還為農業栽培和田間管理技術升級創造了條件,施肥施藥與灌溉同步進行得到廣泛應用。
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是領導重視、統一規劃。為推廣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兵團黨委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水資源實際情況,及時做出了《關于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節水灌溉的發展思路、方針和保障措施,統一了思想和行動。為落實《決定》精神,有關部門適時地制定了《400萬畝現代化節水灌溉工程規劃》,系統地提出了節水灌溉的目標任務、布局、建設重點、實施步驟、技術路線和年度建設任務。二是政策引導,多方籌資。為鼓勵和引導農場職工投資投勞發展節水灌溉,兵團黨委在動員各師、團、場積極投資的基礎上,大規模組織開展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綠洲杯競賽活動,配套出臺了《兵團節水灌溉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辦法》,按照"爭取補助、擴大貸款、群眾集資、政策調動"的原則解決建設資金。三是依靠科技,指導生產。各師、團水利部門按照"以生產定科研,以項目帶科研,以科研促項目"的原則,先后開展了"棉花膜下滴灌試驗"、"西紅柿灌溉制度研究"、"滴灌試驗與灌溉制度研究"等60多項研究課題,并及時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近5年間出臺了《低壓微水頭軟管灌技術規定》、《膜下滴灌運行管理指南》,編制了《兵團噴、微灌工程規劃報告編制提綱》、《兵團微灌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編制提綱》及《大田滴灌設計圖集》。四是加強培訓,提高素質。為將節水灌溉技術傳授到每位管理人員,兵團和各師都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編印了各種節水灌溉宣傳資料。通過舉辦培訓班和經驗交流會,分批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十五"期間,共培訓技術人員2000余人次。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