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第二屆國際沙棘大會在京召開

時間:2005-08-29 09:08

來源:水利部網站

評論(

大會會場



鄂竟平副部長在大會上致辭



鄂竟平副部長接見國際沙棘協會理事會成員

  由國際沙棘協會和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國際沙棘大會于2005年8月26日在北京隆重召開。大會主席、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出席會議并致辭。大會副主席、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司長高波代表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大會名譽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正英致辭。國際沙棘協會主席邰源臨、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代表莫納博士、印度喜瑪偕爾邦政府電力部長斯托克絲女士、時代(中國)公司董事長劉凱鵬博士分別在開幕式上作了發言。會議由第二屆國際沙棘大會副主席、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劉震主持。

  在為期4天的議程里,來自世界21個國家的180名代表,圍繞"沙棘-多功能植物,營養、健康和環境的挑戰與對策"這一主題,總結交流沙棘研究開發的新成就、新經驗,共同研討國際間沙棘科技交流與經濟合作,充分體現了全球對沙棘植物的高度關注和人們對沙棘研究開發的濃厚熱情與興趣。

  沙棘天然分布在歐亞大陸。我國黃土高原、中亞地區、歐洲的波羅的海沿岸,是天然沙棘的集中分布區。總面積約230萬公頃,其中我國的200多萬公頃的資源面積約占全球總面積的90%以上。世界各國的沙棘發展現狀、出發點不同,研究水平各異。德國、芬蘭、瑞典、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關注重點是沙棘的經濟開發價值,即如何提高沙棘的產量和品質,在沙棘育種和栽培技術、果園管理和采果機械、以及油脂加工、沙棘營養食品和果汁加工技術研究等方面居于領先地位;而中國、印度、尼泊爾等發展中國家,同時關注沙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在沙棘抗旱造林技術、根瘤固氮、沙棘資源的保護和綜合利用等方面處于領先位置。

  1985年,在時任水電部部長的錢正英院士的倡導下,為防治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中國政府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的沙棘開發。通過20年的研究、示范和推廣,沙棘從最初應用于水土保持,逐步延伸到了營養食品和醫藥保健制品開發,促進了中國西北落后地區的農民脫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投入累計資金1億多元,在黃河中上游地區開展了大面積營造沙棘水土保持林建設,在山西、陜西、內蒙古接壤地區建成了集中連片、面積20多萬公頃的資源基地,帶動了一批加工企業開發利用沙棘資源,每年加工利用沙棘鮮果1萬多噸,顯著增加了偏遠地區農民的經濟收入,促進了農村生態與經濟的和諧發展。沙棘被許多學科專家所關注,而且應用到多個領域,小小的灌木發展成為多效益的植物資源,形成了一個新興產業。中國目前已擁有豐富的天然沙棘種質資源和一支專業隊伍,以及二十年來積累的豐富經驗,在國際沙棘界倍受關注。

  自1985年由我國和芬蘭、前蘇聯等國家倡導開展國家沙棘交流與合作以來,先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參與到國際沙棘合作中來,沙棘研究和應用的領域涵蓋了生物學、營養學、食品化學、醫學、水土保持環境學、造林學等學科。1989年在西安舉辦了國際上第一屆國際沙棘學術會議,以后又先后舉辦了7次(其中在中國舉辦3次)國際性會議。1995年在北京第三屆國際沙棘學術會議中促成在北京建立了國際沙棘研究培訓中心及其國際協調委員會。在1999年北京第五屆國際沙棘學術會議中,中外專家一致倡議成立國際沙棘協會,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促成2001年在印度第六屆國際沙棘學術會議成立國際沙棘協會,選舉了第一屆理事會,推舉由中國代表擔任理事會主席,并決定在德國舉辦第一屆國際沙棘大會。在理事會會議上還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大會。這次北京會議是第二屆。

  自國際沙棘大會成立以來,水利部沙棘中心在資金、人力資源、技術和設備等方面給予國際沙棘協會及其秘書處必要的支持,配備3名專職人員,先后開展了會員注冊管理、協會網站運行管理、與各國專家咨詢等日常工作,每年編輯4期中文和1期英文的《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專業期刊,推動了國際沙棘事業的發展并確立了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隨著世界各國對沙棘的認識,沙棘對人類健康帶來的福音,世界各國對沙棘開發愈來愈熱。全球沙棘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樣離不開各國間的合作,本次大會將使沙棘開發共創機遇,共享成果,實現共贏。此次國際沙棘研討會的召開,將有力地推動國際沙棘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加強各國的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使沙棘更好地服務于生態改善、經濟建設和人類健康。同時,也將有力地推動中國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保護與改善,為實現中國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全新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