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日報》生態板塊刊載了一篇題為《湟水河畔的綠色 “守衛”——探訪全國日處理規模最大的裝配式污水處理廠》的采訪報道。文章深入剖析了中節能國禎承建的西寧湟樂污水處理廠,對該廠的建設情況、運行機制、環保成效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以下為報道的部分內容。
“全國第一個海拔最高、全國第一個建設工期最短”,這是屬于西寧湟樂污水處理廠的“兩個第一”,而這些“第一”卻離不開一個關鍵要素支撐——裝配式污水處理廠。
裝配式污水處理廠到底啥樣?它和傳統的污水處理廠有哪些不同?在西寧湟樂污水處理廠中,5座處理車間均采用鋼架結構,不僅讓廠區頗具“時尚范兒”,而且和傳統混凝土結構的生活污水處理廠相比,大幅減少了廠區建設用地需求。中節能國禎西寧分公司總經理廖榮明介紹,西寧湟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10萬噸,主要處理收集到的城區居民生活污水。
牢記“國之大者”,牢牢把握“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西寧市委市政府立足生態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定位,以生態環保“守護人”職責,著力補齊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短板,系統謀劃部署新建污水處理廠、管網混錯接治理等一系列水環境治理舉措。
廖榮明“開門見山”講起了裝配式污水處理廠的優勢,目前建成的預處理車間、初沉池、消毒池、污水處理車間及調蓄能力調蓄池,廠房主體結構均采用了鋼構裝配式結構,很多建筑材料和處理設備都可以提前預定,從空間和時間上實現了雙效節約,因此創下了歷時89天建設一座污水處理廠的奇跡,于2023年9月20日開工建設,同年12月20日建成投用。
一座或多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使得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實現提質升級,映射出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而另一方面,也是保護與發展實現有機統一的現實之需,西寧湟樂污水處理廠亦是如此。
中節能國禎與西寧市湟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堅決落實西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北水北治、南水南治、上水上治、下游兜底”的思路,高標準、高質量建設了西寧湟樂污水處理廠。在此合作基礎上,于2024年3月啟動建設了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西寧市北川生活污水處理廠,于同年9月建成投運。
“項目建設之初就面臨城市用地有限和環保要求高的雙重考驗,綜合考量后建成了這座裝配式污水處理廠,具有使用壽命50年以上、節約占地60%以上、節能減碳75.4%、縮短工期約80%、生態施工減少三廢90%、箱體循環利用率100%等優點,采用的特殊布水、布氣、排泥方式以及優勢微生物菌,對污水處理工藝進一步升級優化,有效提升運營效果和效率,實現資源、能源進一步節約。”廖榮明說道。
而今,隨著西寧湟樂污水處理廠及其他幾個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或擴能改造,西寧市主城區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從原來的49.7萬噸提高到62.75萬噸,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湟水河是青海人民的“母親河”,承載著青海省內主要的人口分布和生產生活,保護好湟水河、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責任重大,要堅決扛牢保護生態環境的政治責任,聚焦主責主業,確保收集到的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
廖榮明介紹,收集進來的生活污水,在處理過程中會經歷厭氧發酵,通過菌群來消耗水中的污染物,產生臭味的硫化氫和氨等物質被分解,而且為防止臭氣影響大氣環境,廠區對污水、污泥池全面封閉,將散發的臭氣通過負壓收集到除臭生物管道系統中做無害化處理,達標后排放。
經過一道道工序處理后,黑臭污水變成清澈的尾水,并經過一條排水溝匯入湟水河的主河道,因為水質清澈見底,匯合后的水根本看不出來匯合的“界線”。問到污水處理工藝,廖榮明說和全國眾多污水處理廠一樣,采用A2/O-A+MBR工藝,出水采用次氯酸鈉消毒工藝,處理后水質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A標準。
看似和其他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方式雷同,但也有自己的“獨方”。廖榮明介紹,處理廠在建設過程中直接省去了沉淀池和過濾池,配套建設了2座MBR膜池,通過采用特殊工藝對中水進行過濾凈化,水中的懸浮物和顆粒物大幅降低,雖然維護費用高,但處理效果好是最大優勢。
湟水河是黃河上游的一級支流,其生態重要性不言而喻,湟水流域的一座座污水處理廠如守護湟水河水質清澈的綠色“守衛”,在“一吞一吐”間為湟水河水質持續向好保駕護航,西寧湟樂污水處理廠當屬其中。
“我們把高標準、嚴要求的生態環保要求貫穿工作始終,采用廠級+職能部室級+班組級管理模式,通過實現中央總控的運維模式,生活污水實現高效處理、達標排放,提升了西寧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也為湟水河水質向好、清水東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廖榮明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度、大手筆投入建設一座污水處理廠,從城市發展的范疇來看,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民辦實事的具體體現,但從生態環保的維度來看,既符合當下又順應長遠,讓綠水青山成為永遠的優勢和驕傲,在一點一滴的匯聚中,生態和美的幸福長卷正徐徐鋪展。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