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工國際召開2025年工作會。國機集團第一監督辦公室主任、中工國際監事會主席周寅倫,中工國際領導班子,以及中國中元、北起院、其他子公司領導班子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工國際副總經理閆海祿主持。
會議全面總結了公司2024年度各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系統回顧了“十四五”規劃實施四年以來的各項戰略目標落實情況。2024年是中工國際“穩中求進”主題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公司全體干部職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國機集團的工作部署,在公司黨委和董事會領導下,全面聚焦高質量發展,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穩妥應對風險挑戰,各項經營管理工作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效。
會議在深入分析研判當前面臨形勢的基礎上,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任務,動員中工國際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創新引領,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推動公司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中工國際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海欣作題為《勠力同心謀發展 穩中求進勇向前 以新質生產力點燃新挑戰》的總經理工作報告。
2024年,中工國際順應市場趨勢,精準把握機遇窗口,立足新市場布局、開辟新細分賽道、形成新資源配置方式的“三新”定位,積極打造差異化、專業化的高維競爭優勢,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持續提升。2024年,中工國際經營質效穩中有進,科技創新成果豐碩,資產質量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效能逐步釋放,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顯著提升,向“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卓越工程引領者”的目標穩步邁進。
面對2025年,李海欣提出五點工作要求:
一是圍繞十四五規劃,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二是推動業務轉型升級,加大戰新產業布局
三是提升精細化管理,保障重點項目推進
四是強化創新驅動引領,筑牢科技體系支撐
五是抓好管理提升,釋放公司蘊藏效能
中工國際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博作題為《保持戰略定力 堅持創新引領 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董事長工作報告。
王博首先回顧“十四五”戰略規劃實施四年以來的不平凡的歷程。“十四五”期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動蕩不安,大國博弈升級,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帶來巨大挑戰。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中工國際領導班子準確識變應變,主動求變,堅持黨建引領,定戰略、促改革、強能力,扎實推進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高質量落實“十四五”戰略,以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帶領廣大干部職工團結拼搏,勇毅前行,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堅定有力,優化市場布局、轉變業務模式、增強科技支撐、提升管理效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五個戰略目標成效顯著,“十四五”規劃的藍圖正逐漸變為現實!
回望這四年來的征程,成績得來不易,令人鼓舞。成績的取得,正是因為公司保持戰略定力,保持堅韌和耐心,堅持做正確而困難的事。“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為此,王博代表公司領導班子,對目前仍然奮戰在海內外項目一線的同志;對在急難險重崗位上、勇于擔當的勇士;對在融合發展工作中努力適應新環境,快速融入新崗位的員工;對在科技創新領域中不斷探索、勇于突破的科技工作者;對在改革浪潮中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經營管理者;對2024年一年來,辛勤工作、努力付出的每一位中工全系統干部員工,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和衷心的感謝;是每一位干部員工的努力和汗水,匯聚成公司蓬勃發展的不竭動力。
展望2025年,外部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前路依然荊棘滿途,唯有保持堅韌,才能奮勇向前。王博揭曉公司2025年的主題年為:“韌性發展年 ”!
根據中央經濟會議、央企負責人會議精神、國機集團工作會會議部署,結合中工國際發展實際,王博提出2025年公司各項工作的總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和提升五個價值的要求,緊緊圍繞國機集團戰略部署,積極服務國機集團裝備制造核心主業,積極投入海外工業化進程和國內新型工業化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王博要求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一持續推進黨建與經營深度融合持續引領踐行“四三三”新作風建設總要求,發揮“黨建引領·卓越三創”黨建品牌效應,推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示范升級。二科學系統謀劃“十五五”藍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對未來五年的發展進行深入思考和系統規劃。三發揮國際化經營優勢打造具有國機特色的工程承包業務,主動為國機集團裝備制造核心主業做好支撐。積極助力“國機制造”“國機裝備”走出去,打開更為廣闊的全球化發展空間。四加快推進設計咨詢企業“新能力建設”積極結合專業工藝優勢,聚焦重點領域開展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持續提升設計咨詢的國際化能力,發揮咨詢設計前端牽引作用,服務國際工程承包業務。著重培養直接采用國際化標準設計的能力。五EPC傳統業務模式通過前伸后延即Pre-EPC、Post-EPC雙向發力、兩端延伸,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擴展業務鏈,通過強鏈補鏈,鞏固核心競爭優勢。六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核支撐公司本部要持續提升科研管理能力,向科技管理體系的2.0版本邁進。各子公司要結合業務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切實賦能公司的改革發展。七聚力深化改革,重塑新文化一方面要進一步落實好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落地、做實、見效,推動國有企業新一輪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圓滿收官。另一方面,公司要在新的形勢下向新而行,塑造能適應環境劇變,能鼓舞員工干事創業和人才成長,崇尚科技和創新,正向、包容、陽光的新文化。八強化風險意識,提高風險化解能力面對越來越頻發的“黑天鵝”和“灰犀牛”,公司各業務條線都要持續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增強風險防范和處置能力,建立健全風險化解的預案和工作機制。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