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生態福地 美麗福州”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

時間:2024-12-31 09:04

來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評論(

福州市人民政府印發《“生態福地 美麗福州”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持續優化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快推進全市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保護修復,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詳情如下:

“生態福地 美麗福州”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扎實推進美麗福州建設,根據《“生態福地 美麗福州”建設規劃綱要(2023—2035年)》要求,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持續優化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快推進全市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保護修復,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

到2025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福州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突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得到有效控制,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突破,單位GDP能耗較2020年下降14%,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19.5%。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主要流域Ⅰ—Ⅲ類水質比例達到100%,國控斷面Ⅱ類以上水質比例力爭達到66.7%,小流域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比例保持95%以上,縣級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完成省下達指標,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18.6微克/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生態系統得到有效維護;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6%,城鎮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40%,市建成區滿足海綿城市標準的面積高于50%。福州市主城區的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和長樂區率先達到美麗城市目標(試行)要求,美麗鄉村建成比例達到20%,建成閩江、敖江等4條美麗河湖,8個灣區全部建成省級美麗海灣,福州濱海新城岸段、福州鑒江半島—黃岐半島東部海域建成國家級美麗海灣,力爭4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建成美麗園區。

到2027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福州建設成效顯著。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逐步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深度推進,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逐步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地表水I—II類水質比例穩中有進,閩江流域干流國控斷面水質全面達到Ⅱ類及以上,小流域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比例保持95%以上,消除大部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比例達到90%,城市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18微克/立方米。城市綠色競爭力、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進一步提升,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基本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穩步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城市建成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鎮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45%,市建成區滿足海綿城市標準的面積高于55%。福清市、閩侯縣和連江縣達到美麗城市目標(試行)要求,美麗河湖建成率和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均達到50%,興化灣、福清灣力爭建成國家級美麗海灣,美麗園區建成率達到40%左右,美麗福州建設形成一批示范樣板。

二、低碳協同活力強勁的綠色發展樣板建設行動

(一)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行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嚴守環保、安全、技術、能耗、效益等標準,以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橡膠、有色金屬、平板玻璃、紡織等行業為重點,實施綠色低碳改造工程,建設固廢資源化循環利用項目,持續提升傳統產業含“綠”值和降低含“碳”值。依托骨干企業大力開發面向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食品加工、化纖紡織、醫藥制造等產業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鼓勵發展智能家居設備、智能機器人、智能車載設備、智能醫療設備、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大屏設備、智能安防設備等產品。推動重點領域采用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改造提升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化物流車間等生產系統,分步驟、分層次開展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全面開展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項目建設。現有傳統產業力爭2025年前達到國內清潔生產先進水平?!藏熑螁挝唬菏泄ば啪帧⑹邪l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綠色產業培育發展行動。持續推進綠色制造工程,推行清潔生產,引導冶金建材、石油化工、輕工紡織等重點行業,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清潔生產技術裝備實施升級改造。培育壯大先進綠色制造業,圍繞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電機產品、通信設備等產業開展高端智能再制造試點,加大對高端智能再制造試點推廣應用。加快培育優質數字創新企業,拓展數字產業化未來新賽道,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建設若干個總部經濟區或集聚區,打造一批總部企業聚集、科技含量高、現代服務業發達、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總部經濟區。至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50%以上?!藏熑螁挝唬菏泄ば啪?、市生態環境局、市數據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碳達峰落實行動。推動電力、化工等重點用能行業、重點控排企業制定碳達峰工作方案。持續推進工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實施技術技能提升工程,重點實施工業電機、內燃機、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計劃,從源頭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提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重點推進福州興化灣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優化電力布局和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推動能源領域協同增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到32%。推進裝配式建筑項目開工建設,合理布局裝配式建筑產業,積極創建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大力推進“公交優先”客運體系。協同推進多領域低碳試點建設。(責任單位: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

三、綠色和諧生態宜居的美麗城鎮標桿建設行動

(四)美麗藍天守護行動。完善揚塵控制網格化管理機制,探索揚塵污染智能監管模式。加強預濕和噴淋抑塵措施和施工現場封閉措施管理。城市出入口及城市周邊重要干線公路路段清掃作業全部實現機械化清掃,完善揚塵在線監測設施和監控設施,加強碼頭揚塵污染治理,實施干散貨碼頭揚塵綜合整治。推動福州港羅源灣港區疏港鐵路建設。嚴格落實輕型汽車和城市重型柴油車輛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深化推進清潔柴油車(機)行動,逐步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開展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排放整治工作。加大油煙超標排放、違法露天燒烤等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有效應對輕污染天氣。強化城市噪聲管理。到2027年,實現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18微克/立方米,縣級城市細顆粒物濃度力爭接近15微克/立方米,O3濃度穩中有降,全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保持在90%以上?!藏熑螁挝唬菏猩鷳B環境局、市城管委、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交通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水環境綜合治理行動。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全面推進市政排水管網及居民小區、公共建筑、企事業單位內部排水管網錯接混接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和破損管網更新修復,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管網空白區。推進城鎮截污納管和雨污分流,鞏固城區黑臭水體整治成效。福清市率先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全面推進連江縣城市內河水體整治。加強河道問題巡查執法和聯合防控。推進流域精細化管理。強化“河長制”“河長日”落實,及時發現并查處河道“四亂”問題,對水岸垃圾、河岸侵占、河道亂采、設施破損等問題加強執法。推進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優化排污口布局。結合群眾親水需求,因地制宜推進硬化河岸改造、河岸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開展河口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實現“人水和諧”,打造親水岸段。到2025年,福州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5%(福清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0%),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中心城區(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區)實現生活污水收集市政管網基本全覆蓋;到2027年,福清市、閩侯縣和連江縣實現建成區生活污水收集市政管網基本全覆蓋,其他縣區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成效顯著。〔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六)無廢城市建設行動。探索實施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持續推進清潔生產。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分類,建立有序的建筑垃圾消納處置體系。全面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推廣“三端四定”模式,完善固廢分類智慧管理平臺建設,鼓勵微型垃圾資源化項目。繼續推進餐廚垃圾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提高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建立涵蓋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的廢塑料源頭減量機制。實施監督快遞行業落實國家快遞綠色包裝標準,推進快遞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目錄,降低再生資源回收成本。完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配套建設,探索制定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標準。至2025年,城區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60%以上,力爭城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無害化處置率保持100%?!藏熑螁挝唬菏邪l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七)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傳承福州城市傳統山水格局,塑造閩江、烏龍江兩大濱水景觀帶,引導城市景觀格局從“小山水”走向“大山?!薄嬛B通山海的景觀網絡,構建中心城區“一環眾山護榕城、兩廊兩灣連山海、雙軸貫通融古今、四區十片顯特質”的總體景觀結構。創建生態旅游、民俗文化、休閑運動、電子信息、特色制造、科技教育等特色小鎮(城)。構建“兩環、一帶、兩廊、十楔、十四群”的綠地系統布局,初步形成城綠協調的有機網絡系統。結合“兩江四岸”整體品質提升,提升濱江公園的景觀綠化。結合山體生態修復、郊野生態公園建設,提高綠地生態功能和休閑服務功能。按照主要公園綠地1公里的服務半徑推進公園建設,構建完善的綠地系統,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到2025年,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96%?!藏熑螁挝唬菏凶〗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園林中心、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八)綠色交通出行提升行動。發展智能交通,推動不同運輸方式合理分工、有效銜接,降低空載率和不合理客貨運周轉量。打造“海絲”國際樞紐機場和樞紐港口。優化城市道路功能和路網結構,開展道路微改造、輔道改造,引導投用智慧停車系統。打造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干、以常規公交為支撐、出租車為補充、多樣化慢行交通為延伸的綜合性公共交通體系。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造綠色公路、綠色鐵路、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綠色空港及綠色樞紐場站。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主城區(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區)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45%以上,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1%,縣城不低于60%;到2027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2%,福清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其他縣城不低于65%。市區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以上,新能源城市公共汽電車比例達到95%,新增物流配送、輕型環衛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藏熑螁挝唬菏薪煌ň?、市發改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委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九)綠色建筑推廣普及行動。推進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持續推動老舊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鼓勵智能光伏與綠色建筑融合創新發展。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大力發展適應福州資源稟賦和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地熱能、生物質能、空氣源和水源熱泵等。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城鎮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40%,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力爭達到8%;到2027年,城鎮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45%?!藏熑螁挝唬菏凶〗ň?、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綠色生態社區建設行動。新建社區因地制宜采用被動式設計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風,合理選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開展街巷微整治、空間微改造、景觀微更新“三微行動”,推進地下空間分層開發利用。推動水、電、氣、路燈等配套基礎設施綠色化,普及節能照明、節水器具。建立社區碳排放管理體系,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服務模式。合理布局便捷回收設施,科學配置社區垃圾收集系統。保護自然景觀,維護社區生態系統平衡,推行立體式綠化,最大限度提高社區綠視率。〔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園林中心、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一)安全韌性城市建設行動。及時修訂城市基礎設施設計和建設標準。打造城市生命線系統,加強城市管網、排水防澇、道路、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針對重點防洪澇區域實施排水管網升級改造,合理規劃建設雨洪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城市生態廊道系統,按照通風廊道、降溫節點、通風口的建設模式,逐步建設10條城市風道,構建福州市“一軸十廊、一門多點”的通風格局。建設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完善應急感知、應急通信、應急指揮等網絡建設,實現市級指揮中心—縣級指揮中心—應急現場多級指揮聯動調度。建立和完善保障重大基礎設施正常運行的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系統。向大中型水利工程提供暴雨、旱澇、風暴潮和海浪等預警,向通信及輸電系統提供高溫、冰雪、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預警,向城市生命線系統提供內澇、高溫、冰凍的動態信息和溫度劇變的預警,向交通運輸和海洋漁業等部門提供臺風、雷電、濃霧、暴雨、洪水、冰雪、風暴潮、海浪等災害的預警。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滿足海綿城市標準的面積高于50%;到2027年,城市建成區滿足海綿城市標準的面積高于62%。對城市在建工程、低洼易澇點、地下商場、地下車庫、地下通道、立交涵洞、軌道交通等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升城市重點區域自然災害應對能力。加強已有生物防火林帶的撫育管護,提高林帶質量,有效發揮阻隔森林火災作用?!藏熑螁挝唬菏凶〗ň?、市應急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生態富民業興綠盈的美麗鄉村標桿建設行動

(十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提升行動。以轉型融合城郊類、集聚提升中心類、保護開發特色類村莊以及鄉村振興試點為重點,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技術路線,推進實施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回頭看”,對非正常運行的設施,有序分批實施提升改造。加強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機銜接,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動衛生廁所改造與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建設。暫時無法同步建設的,應建立廁所糞污收集、儲存、資源化利用體系。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5%,設施穩定運行率達到90%以上;到2027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80%?!藏熑螁挝唬菏猩鷳B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三)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行動。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以發展集中連片規?;┧こ虨橹鳎⌒凸┧こ虨檩o的農村供水體系,逐步實現城鄉供水同質同管。針對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體污染問題和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持續開展專項排查整治,鞏固“千噸萬人”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成效。對于城鎮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推進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狀況的全鏈條式監測評估。推進一閘三線相關水源保護區劃定。推動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范圍劃定和規范化建設。推進馬尾區、長樂區備用水源建設和水源環境問題整治。強化東張水庫、山仔水庫等湖庫型水源地藻類防控,落實控源、截污、清淤、活流措施。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9%?!藏熑螁挝唬菏猩鷳B環境局、市水利局、市衛健委、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四)種植養殖業綠色循環發展促進行動??h域分區分類建立完善安全利用技術庫和農作物種植正負面清單,制定嚴格管控類耕地用途清單,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等措施,實施復墾農用地的生態型治理修復工程。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增施有機肥,推廣種植綠肥還田,持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以閩江、敖江、龍江和大樟溪等4條流域為重點,組織實施一批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推廣國家標準地膜,積極探索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加厚地膜,健全廢舊地膜回收體系,推動地膜科學使用和回收工作。實施畜禽糞污源化利用提升工程,改造升級畜禽糞污收儲運、處理利用、臭氣凈化及信息化監管設施設備,建設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加大閩江水口水庫保護力度,嚴格限制庫區新增水產養殖。逐步退出投餌網箱養殖,積極推動養鰻行業整治,新(改、擴)建鰻鱺工業化養殖單位養殖水面面積基準排水量不高于130立方米/(畝·天)。推動建立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示范點,積極創建“美麗牧場”。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大于93%,廢舊農膜回收率不低于8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化肥使用總量(折純量)不超過67680噸,農藥使用總量(折純量)不超過2413噸,鰻鱺工廠化養殖達標排放。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畜牧大縣福清市與閩侯縣各新增種養結合示范區2個?!藏熑螁挝唬菏猩鷳B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五)鄉村地域特色風貌提升行動。提升中心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生活習慣,凸顯保護開發特色村自然歷史文化特色。實施以特色古厝、古樓城堡等為主體的傳統風貌建筑保護項目。新建或修繕農房時,引導其屋頂、山墻、墻體、門窗、勒腳、庭院、色彩、材質等“八要素”與村居整體環境協調,充分展現明清石厝、畬族木質建筑、僑鄉風情等地域村莊特色。持續開展村莊綠化行動,以建設森林村莊為載體,充分利用鄉村“四旁四地”植綠添彩,營造鄉村風景林,建設鄉村公園。內陸永泰、閩清等區縣,發揮生態優勢,打造生態宜居鄉村。沿海長樂區、福清市、連江縣、羅源縣發揮海洋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濱海漁村。到2025年,全市80%行政村達到“綠盈鄉村”創建標準,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20%左右;到2027年,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50%?!藏熑螁挝唬菏凶〗ň帧⑹形穆镁帧⑹修r業農村局、市文物局、市名城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六)生態農產品促進發展行動。發展橄欖、枇杷、食用菌、李果等特色產業,培育一批農業產業、“一村一品”專業村。提升福州茉莉花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擴展福州橄欖、福州魚丸、連江鮑魚、永泰李梅、福清一都枇杷、羅源秀珍菇、長樂青山龍眼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圍繞茶葉、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水產等優勢特色產業,開展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配套建設加工副產物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推進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綠色轉型。到2025年,新培育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110個以上,新增省級著名品牌10個以上;到2027年,新培育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40個以上,新增省級著名品牌4個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七)農林牧漁業增匯固碳行動。有序發展灘涂和淺海貝藻類養殖,優化貝藻類混養結構,逐步開發深遠海養殖空間,增加漁業碳匯潛力。綜合采取留草(種樹)、間作、套種、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建設綠色碳匯型茶園。運用保護性耕作、合理輪作、增施有機肥、施用生物質碳等措施,提升農田土壤固碳能力。實施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天然林與生態公益林保護修復、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科學推進退化林、低產低效林撫育、改造,提升林業碳匯增量。〔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水清岸綠文盛景美的美麗河湖標桿建設行動

(十八)流域水源涵養提升行動。持續壓縮水土流失斑存量,繼續開展永泰縣、閩清縣等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建立重要水源涵養功能區基礎信息臺賬,限制各種損害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的人為活動,開展重要水源涵養區評估。持續推進永泰縣、閩清縣、閩侯縣等西部山地水源涵養林建設,開展封山育林、中幼林撫育、松林改造和低質低效林改造等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實施閩江、大樟溪兩岸森林生態修復和森林質量提升,持續做好坡耕地、茶果園水土綜合治理,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和廢棄礦山整治。到2025年,實施低質低效林和疏林地改造2.33萬公頃,全市水土保持率達到93.38%?!藏熑螁挝唬菏兴?、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九)水資源配置優化行動。推進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建成福建省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一閘三線)工程(福州段),提速推進閩江口城市水資源配置(一庫三線)標志性工程,建設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骨干輸水通道。加強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加快霍口水庫、昌西水庫建設,因地制宜推進一批小型水庫建設,大幅提升一批城鎮的水源保障能力。加快集中供水水源地及管網建設,推動縣級城市和重要城鎮實現多水源供水?!藏熑螁挝唬菏兴值劝绰氊煼止?,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十)水資源節約利用行動。建設區域節水型社會,加快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節水型工業園區,推進產業園區用水系統集成優化,在電力、化工、石化、鋼鐵等企業打造海水淡化試點項目。推進福清東張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進行規模養殖場節水改造和建設。建設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設施,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綜合利用工程。加強城鎮供水管網檢漏和更新改造,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建立精細化管理平臺和漏損管控體系,進一步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到2025年,福州市城區力爭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馬尾區、長樂區、福清市、永泰縣、連江縣、閩清縣、羅源縣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福州市六城區及福清市再生水利用率超過25%,全市萬元GDP用水量不超過19立方米;到2027年,進一步擴大節水型城市建設,馬尾區、閩侯縣達到節水型社會,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過28%,萬元GDP用水量不超過18.2立方米?!藏熑螁挝唬菏兴帧⑹邪l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十一)河湖生態流量保障行動。制定出臺閩江、敖江、龍江等重要河湖的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明確河湖生態基流保障目標。按照退出、整改、完善三類實施水電站分類整治,推進連江縣、羅源縣等縣區農村水電綠色改造。完善閩江、敖江、龍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控制性水利水電工程的調度管理,針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高的閩江下游、龍江等流域,通過強化節水、生態用水配置、上中游水庫群聯合調度、生態補水等措施,逐步退還被擠占的生態用水。到2025年,生態流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實,閩江干流、大樟溪、敖江等重要河流生態流量監測斷面生態需水滿足率達75%以上;到2027年,重要河流生態需水滿足率達80%以上。〔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十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行動。劃定主要流域和西湖、山仔水庫、東張水庫等重點湖庫和全市17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區域河湖生態緩沖帶,強化河湖岸線用途管制。開展河湖岸帶受損情況排查,結合生態溝渠、入湖河口污染攔截凈化前置庫、濕地建設等措施,推進閩江、敖江、龍江等重點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試點建設。實施閩清縣、連江縣、永泰縣等區縣的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工程。重點推進閩江河口生物圍欄建設、互花米草綜合治理、鳥類棲息地改造和修復、海漂垃圾治理等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到2025年,基本完成一級河流廊道生態緩沖帶建設,完成60%以上二級河流廊道生態緩沖帶建設,逐步恢復受損河湖生態系統功能;到2027年,完成70%以上二級河流廊道生態緩沖帶建設。〔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十三)美麗河湖建設行動。開展“三江兩溪”美麗河湖建設,“一河一策”制定美麗河湖建設實施方案,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河湖。提升河湖自然生態景觀,營造親水空間,滿足公眾的景觀、休閑等親水需求。閩江(福州段)重點開展上游畜禽、水產養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沿線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推進河岸緩沖帶保護修復,結合“兩江四岸”品質提升工程,打造“閩江之心”最美濱江會客廳。圍繞飲用水源地保護,持續推進敖江排污口整治,抓好城區城鎮生活污水治理、規范養殖業等問題,強化山仔水庫水華風險防控,開展河口濕地生態修復,建設敖江全流域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典范。推動龍江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和閩侯溪源江、羅源起步溪水系提升工程。到2025年,打造美麗河湖建設樣板,建成閩江、敖江、龍江、虎溪等美麗河湖;到2027年,全市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50%左右。〔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十四)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行動。開展生活污水提質增效攻堅行動,加快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實施混錯接、漏接、老舊破損管網更新修復,強化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等設施的改擴建和運營維護。深化工業污染源治理,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或清潔化改造,完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加強養殖業污染治理,健全種養循環發展機制,持續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規范鰻魚、牛蛙等淡水養殖,加快推進水口庫區網箱養殖分階段清退工作。深入實施河湖水系連通,積極開展小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五年行動計劃,推進永泰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優先開展福清市、長樂區等人口較為集中的沿海平原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統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到2025年,全市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Ⅲ類及以上優良水質比例達100%,地表水優于Ⅱ類的“好水”比例力爭達66.7%,閩江流域干流國控斷面水質全部實現Ⅱ類及以上,小流域水質優良比例保持95%以上,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到2027年,地表水優于Ⅱ類的“好水”比例穩中有進,閩江流域干流國控斷面水質全面保持Ⅱ類及以上,小流域水質優良比例保持穩定,穩定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消除大部分農村黑臭水體?!藏熑螁挝唬菏猩鷳B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十五)防洪排澇治理行動。實施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開展病險水庫加固工程,推進敖江、龍江、大樟溪、淘江等流域防洪治理。建設沿海防臺防潮基礎設施,加快實施海堤加固及生態化改造。加強城市內澇防治,實施江北城區山洪防治及生態補水標志性工程,推動城區水系聯排聯調科學調度系統迭代升級,加大雨水管網和泵站設施改建力度,完善排水管網及設施建設,開展城區水系連通、河道通暢治理工程。到2025年,閩江、敖江、龍江及重要支流的重點河段堤防達標率達76%以上;到2027年,重點流域重點河段堤防達標率達80%以上?!藏熑螁挝唬菏兴帧⑹凶〗ň值劝绰氊煼止?,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十六)河湖風險防控行動。加強污染源監控系統、排污口監控系統、斷面水質監測系統、水生態環境預警系統建設。加強對道路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落實水源保護區及周邊沿線公路等必要的隔離和防護設施建設。制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石油石化、化工、醫藥、紡織、印染、化纖、?;贰⑸嬷亟饘俸臀U等類型企業為重點,建立健全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強河湖周邊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督促企業規范危險化學品運輸行為。全面實施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嚴密監控山仔、東張等富營養化指數較高的湖庫水質和藻密度動態變化情況,到2025年,山仔、東張等發生過水華的庫區,建立水華防控常態化監測機制。〔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交通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六、人海和諧灘凈海碧的美麗海灣標桿建設行動

(二十七)海灣污染防治行動。全面推進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一口一檔”的入海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加強沿岸直排海污染源整治,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對未穩定達標排放的入海排污口進行深度治理,“一口一策”持續推進重點海域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深入實施入海溝渠“除黑消劣減氮”專項行動。充分利用省、市生態云平臺,推動海洋環境監管子系統建設,增強對人海排口污染源、海漂垃圾等近岸海域污染實時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海洋數字化智能監管能力。深化閩江、敖江、龍江等3條主要入海河流,占澤溪等入海小流域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入海河流消劣鞏固行動,“一河一策”開展精準綜合整治。因地制宜加強總氮總磷排放控制,實施入海河流總氮總磷削減工程。到2025年,入海河流國控斷面總氮濃度低于2020年水平,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斷面水質全面消除劣V類。加強污染物排放監測和監管,全面推進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執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大監管與治理。實施船舶水污染物分類管理,推進“船—港—城”全過程協同管理。加快清退海域超規劃養殖,推進海上養殖轉型升級。加強工廠化養殖尾水排放監測,完成提水式海水養殖池塘尾水治理,加大海水養殖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的監管力度。加強養殖環境污染治理和監管,推行漁排漁港“門前三包”和漁業廢棄包裝袋(桶)回收制度。加快推進海上養殖轉型升級,推廣環保型全塑膠漁排和深水抗風浪網箱?!藏熑螁挝唬菏猩鷳B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福州海事局、市農業農村局、福州港口發展中心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十八)海灣生態保護修復行動。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機制,除國家重大項目外,不再新增圍填海,落實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清單處理方案。實施濱海新城海岸帶保護修復,實施海堤除險加固,優化提升海岸帶防潮御浪、固堤護岸的減災功能和海岸防護工程的生態功能。加強沿海地方區域標志性關鍵物種及棲息地的調查和保護監管。嚴格控制海洋捕撈強度,認真落實伏季休漁制度和監管執法,依法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加強漁業資源調查監測,強化漁業資源養護,實施大黃魚等水生生物經濟物種、地方特有物種和珍稀瀕危物種的增殖放流。推進福清東瀚海域美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推進連江黃岐人工漁礁項目建設。保護海蚌、中國鱟、大黃魚、黑臉琵鷺、中華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勺嘴鷸、黃嘴白鷺和綠海龜等珍稀瀕危物種,重點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救護。因地制宜地采取紅樹林栽種、漁業增殖放流、建設人工魚礁等保護與修復措施。在羅源、連江等地開展海灣碳匯能力核算和提升、海水養殖增匯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藍色碳匯交易機制。開展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修復提升受損基干林帶,更新改造老化基干帶,填平補齊基干林帶缺口。到2025年,營造紅樹林222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40公頃;到2027年,力爭建成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責任單位:市海洋與漁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馬尾區、長樂區、福清市、連江縣、羅源縣政府)

(二十九)親海環境品質提升行動。沿??h(市)區初步建成“海上環衛”隊伍。構建完整的海漂垃圾收集、打撈、運輸、處理體系。開展岸灘垃圾管理,充分銜接陸域環衛,實現岸灘、河流入海口和近岸海域垃圾治理常態化、網格化和動態化。因地制宜拓展公眾親水岸灘岸線,開展砂質岸灘和親水岸線整治與修復。推進休閑漁業、海上垂釣、海島觀光、民俗文化風情體驗、海洋特色文化等多元化的親海空間建設。推動羅源縣牛澳開展海上牧場旅游觀光項目,連江筱埕濱海區域開展濱海度假區建設項目建設;整合下沙濱海旅游度假區,漳港仙岐、沙尾、南澳等沙灘資源,建設濱海旅游度假帶。到2025年,整治修復岸線長度17千米,公眾親海岸灘長度達到41.14千米,實現重點岸段無明顯可見垃圾。長樂區、連江縣各建成至少1處濱海沙灘景觀帶。(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市文旅局等按職責分工,馬尾區、長樂區、福清市、連江縣、羅源縣政府)

(三十)海灣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響應行動。加強福州江陰港城經濟區、福州市可門港經濟區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和沿海石化、化工、冶煉等行業企業的環境執法檢查,開展涉及?;愤\輸的港口碼頭風險源排查評估,強化涉海風險源頭防控,建設海上溢油及?;肥鹿蕬痹O備庫,擴充應急物資和防護裝備,完善海洋風險應急管理體系。防范海上溢油及危險化學品泄漏對近岸海域污染風險,開展海上溢油及危險化學品泄漏污染近岸海域風險評估,防范溢油等污染事故發生。加強海上溢油及危險化學品泄漏對事故發生區及毗鄰海域影響的環境監測,持續提升污染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繼續推進互花米草整治工程,以閩江口、羅源灣、東湖濕地為治理區,因地制宜采用合理整治方案,逐步推進福清灣、敖江口等海域互花米草整治。(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工信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林業局、福州海事局等按職責分工,馬尾區、長樂區、福清市、連江縣、羅源縣政府)

(三十一)美麗海灣典型樣板建設行動。圍繞《福州市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發展目標,鞏固深化閩江口海域綜合治理成果,實施羅源灣、閩江口、福清灣、興化灣等重點海灣綜合治理,持續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打造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因地制宜推進長樂東部海域灣區、鑒江半島—黃岐半島東部海域灣區的美麗海灣建設,加強海灣生態環境常態化監測監管。到2025年,福州8個美麗海灣全部建成省級美麗海灣,福州濱海新城岸段、福州鑒江半島—黃岐半島東部海域建成國家級美麗海灣;到2027年,興化灣力爭建成國家級美麗海灣。(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馬尾區、長樂區、福清市、連江縣、羅源縣政府)

七、集約循環低碳智慧的美麗園區標桿建設行動

(三十二)現代產業和諧集聚高地建設行動。推進全市五大產業板塊結合區域特色,打造不同類型美麗園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化工園區。引導生態低碳產業板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休閑旅游,高端服務業板塊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品質、高層次的現代產城融合區;高端制造業板塊打造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研發生產基地;港產城聯動板塊培育發展海洋經濟;臨港大工業板塊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臨港產業集聚區。到2025年,全市美麗園區的建設比例不低于20%。福州江陰港城經濟區、元洪投資區爭創全省首批美麗園區。鼓勵可門港經濟開發區等市級園區開展美麗園區建設?!藏熑螁挝唬菏泄ば啪?、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十三)園區配套設施建設行動。加快園區污水處理、集中供熱、供氣、高端鑄造、環保電鍍、表面處理等生產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基礎類園區基礎設施和公用配套設施建設,標準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提升,創新類園區實施產業升級工程。通過園區綠化、道路遮陰等綠化工程,提升園區綠化覆蓋率,到2025年,工業園區綠地率控制在15%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園林中心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十四)“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行動。開展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項目、配套管網建設及維護工程。實施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能力提升工程,進一步完善脫氮除磷工藝,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開展排污口規范整治,逐步實現省級以上開發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穩定達標排放全覆蓋。對石化、化工、電鍍、印染、制革等重點行業企業所在園區實施明管化改造工程、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到2025年,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到2027年,具備條件的工業園區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藏熑螁挝唬菏猩虅站?、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十五)“清新園區”建設行動。對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制鞋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VOCs綜合治理,制定低含量原輔材料替代計劃,探索區域性涂裝中心。通過集中供熱、清潔能源替代、深度治理等方式全面實現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轉型、升級、退出,對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3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推進陶瓷、玻璃行業工業爐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污染治理提標改造。到2024年底,基本完成鋼鐵行業和3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全市范圍內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通過集中供熱、清潔能源替代、深度治理等方式全面實現轉型、升級、退出;到2027年,完成一批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十六)“無廢園區”建設行動。深入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專項行動,推進羅源灣片區及長樂片區開展固體廢物減量化工藝技術改造。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及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產業化改造,加快推動大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園區)建設。推進福州市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源頭減量工程,推進裝配式建筑在建設工程的應用。加快推進福清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建設可回收垃圾智能分揀中心。到2025年,廢鋼鐵等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60%;到2027年,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65%?!藏熑螁挝唬菏泄ば啪?、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十七)“集約園區”建設行動。強化著力抓好冶金、鋼鐵、化工、造紙、印染等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建設開發區循環改造工程。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技能提升,重點實施工業電機、內燃機、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計劃。到2025年,通過產能置換和節能技改,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合成氨等重點行業產能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省級以上開發區可再生能源使用水平達到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標準;到2027年,重點行業產能達到能效標桿水平進一步提升?!藏熑螁挝唬菏泄ば啪?、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十八)數字智慧園區建設行動?!耙粓@一策”制定數字園區解決方案,鼓勵工業園區逐步開展試點建設智慧平臺,推進園區環保能力提升工程,推廣環保管家項目。實施園區標準化建設行動,探索不同類型園區建設模式,構建福州特色的數字智慧園區建設標準體系。穩妥推進園區整合,探索委托管理經驗等模式。推廣一批先進工業園區低碳管理模式。常態化開展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加強石化生產、輸送和儲存過程揮發性有機物泄漏的監測和監管?!藏熑螁挝唬菏泄ば啪帧⑹型ü苻k、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八、文明健康簡約適度的美麗社會風尚培育行動

(三十九)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行動。充分調動高等院校、社科專家智庫等各界力量,廣泛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和大眾化傳播,深度挖掘和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推動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貫通轉化。重點針對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公共服務場所、商業機構等,廣泛動員各類媒體,創新傳播方式方法,拓展傳播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組織策劃有影響、有聲勢、有效果的宣傳活動,大力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傳。積極引導基礎好、有條件、有意愿的單位,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教育場館,2025年至少建成1個,2027年至少建成2個?!藏熑螁挝唬菏形麄鞑俊⑹形h校、市生態環境局、市教育局、市團委、市婦聯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十)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建筑等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推行綠色辦公,逐步加大綠色采購力度,提高政府綠色采購比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減少一次性塑料品使用。組織開展各類環保實踐活動,鼓勵綠色旅游、綠色消費。全面推廣使用節能、節水、環保、再生等綠色產品。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示范創建工作。到2025年,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或“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縣(市)區總數達到6個,85%以上的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基本建成節約型機關,其他縣區不低于70%,政府綠色采購比例不低于90%;到2027年,8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或“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標準,并完成9個創建工作,政府綠色采購比例不低于93%?!藏熑螁挝唬菏形麄鞑?、市生態環境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委、市商務局、市婦聯、福州日報、福州廣播電視臺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十一)“海絲”與海峽兩岸交流融合行動。發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中印尼“兩國雙園”等優勢,構建便捷高效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國內先進的開放型制度體系和科創產業體系,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合作共贏。依托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打造高水準、高效應的品牌文化和旅游論壇和相關活動,優化升級辦節模式,提升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的交流平臺作用。通過增加產業化對接舉措,形成常態化、持續性、實效性的文化和旅游合作平臺,提高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綜合成效,擴大節事成果。持續入島展覽展演,支持榕臺地方戲曲、曲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民間藝術入島巡展巡演,持續推動宗親、鄉親、姻親、王審知信俗文化、陳靖姑民間信俗文化等對臺民間基層文化交流。吸引臺灣相關文化藝術、創意設計企業和個人來榕創新創業。打造閩都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做強閩都文化國際品牌?!藏熑螁挝唬菏邪l改委、市委臺辦、市商務局、市文旅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十二)生態文化繁榮行動。組織開展福州傳統文化中生態思想內涵挖掘,提升景區文化和旅游產品的生態色彩。加大生態文明宣傳產品的制作和傳播力度,賦予宣傳產品更多文化內涵。鼓勵文化藝術界人士積極參與生態文化建設,開展環保歌曲等生態文化作品征集活動,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題材文學創作、影視創作、詞曲創作等的支持力度,扶持生態文化產業發展。依托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等重點活動,大力推進兩岸生態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藏熑螁挝唬菏形麄鞑?、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市文聯、市廣播電視臺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九、多維聯動健康穩定的生態安全典范建設行動

(四十三)生態空間格局優化行動。加強對青云山、旗山、石牛山、藤山、東湖、黃楮林、大樟溪等西部重點生態區位保護,筑牢西部生態屏障。加強對羅源灣、閩江口、福清灣、江陰灣四個重要灣區的生態保護和生態功能修復,筑牢東部藍色海洋生態屏障。嚴格保護閩江(烏龍江)、敖江、龍江、大樟溪、起步溪五條重要河流沿線的生態功能帶,保護和修復河流生態系統。開展生物遷徙廊道建設與修復,嚴格控制和保護禾山—大筆架山、長龍尖峰山—白云山、蓮花山—鼓山—首石山—閩江口、旗山—大化山—虎尾山—南陽山以及靈石山—福清灣等五條重要生態廊道。加強中心城區城市組團間綠楔保護,嚴格控制綠楔內開發建設活動。到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達到93.38%,森林覆蓋率達到51.89%,森林蓄積量達到5250萬立方米;到2027年,各項指標穩步提升,全市水土保持率達到93.4%?!藏熑螁挝唬菏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十四)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實施珍稀生物保護工程,加強黃楮林、閩江河口、興化灣等珍稀瀕危物種重要棲息地保護修復,保護重要生物資源。加強候鳥遷徙路徑棲息地保護和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改善濱海濕地生態功能,推進海洋生物資源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卷羽鵜鶘、穿山甲、水松、蘇鐵、桫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旗艦物種、指示物種棲息地保護。依法開展外來入侵水生動物普查工作,防治松材線蟲、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入侵和動植物疫情,確保生物安全。到2025年,重點野生動植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0%,2027年達到81%?!藏熑螁挝唬菏辛謽I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十五)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體化保護修復行動。以閩江干流(福州段)、敖江、龍江、梅溪、大樟溪等主要流域為重點,深入推進全流域、全要素水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和保護修復。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重點對晉安區、福清市、閩侯縣、連江縣、閩清縣、羅源縣、永泰縣等的生態公益林進行保護和修復,恢復和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探索實施“生態修復+廢棄資源利用+產業融合”的生態修復模式,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實施城鄉一重山林相改善,開展森林撫育改造工程,推進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與修復,構建海岸帶生態安全屏障帶。開展海岸線綜合整治和修復,加強閩江河口等重要河口和灣區濱海濕地的生態保護修復?!藏熑螁挝唬菏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十六)生態系統監測監管能力提升行動。加強生態調查監測與評估,聚焦重點生態區位,健全監測評估預警、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基于福建省生態云遙感監測平臺建設,構建陸海統籌、天空地一體化的生態監測監管平臺。推動閩江口生態綜合觀測站建設。構建立體化、全天候、多層次的智能AI多源生態環境物聯感知網絡,建立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十七)生態環境風險防范行動。加強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強化危險廢物、重金屬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全面排查整治環境風險隱患。制定危廢分類標準和標識規范,落實《福州市醫療廢物管理規范(試行)》,加快電子臺賬系統、數字條碼識別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實現危廢醫廢全程可追溯。健全應急響應體系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立健全上下游、跨區域的應急聯動機制,扎實做好核輻射事故應急準備,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及時妥善科學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推動新污染物的綠色替代和清潔生產,加強對新污染物生產、使用、儲存、運輸、回收等環節的管理,建立健全新污染物管理信息平臺。加強環境健康科普宣傳和教育培訓,提高公眾的環境健康素養和參與度?!藏熑螁挝唬菏猩鷳B環境局、市衛健委、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多元共治創新高效的治理體系典范建設行動

(四十八)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完善行動。推進《福州市環境保護條例》修訂進程。推進環境資源法庭法治建設和執法水平提升。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制度,完善環境資源管轄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項目環評的環評全鏈條管理體系。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和主要污染物減排約束制度體系。以“綠色物流區”為空間單元,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和結構調整推進機制。健全生態保護修復制度,以自然保護地為重點設立生態警務室?!藏熑螁挝唬菏猩鷳B環境局、市發改委、市司法局、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四十九)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提升行動。建設環境空氣超級自動監測站(三期)、臭氧研究觀測站、閩江口瑯岐環境空氣超級監測站。健全工地揚塵在線監控系統及噪聲污染監控系統。建設加油站油氣回收在線監控。更新國控空氣站點儀器。升級改造福州空氣質量背景站。完成一批公路、港口、機場、鐵路貨場交通污染自動監測站點。建設水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在流域重要監測斷面優化水質自動監測站布局。完成功能區噪聲自動監測系統優化調整及統一運維。開展重點海灣海洋環境質量監測。〔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十)智慧監管平臺建設行動。開展生態云平臺“二期”建設,推動福州市生態環境熱點網格精細化智能監管。構建空天地一體、全市聯網、上下協同的生態環境數字監管體系,打造智慧環保平臺。推動建設雙碳監測網,夯實碳排放監測數據基礎,逐步建立污染物碳排放融合數據庫。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在城市體檢、智能建造、智慧市政等領域率先開展深化應用。鼓勵開展社區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建成投用市級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加快縣級現有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統的迭代升級。〔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數據管理局、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十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行動。推動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探索建立覆蓋各行政區域的生態產品總值統計制度。推進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在政府決策、規劃編制、績效考核評價等方面的應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在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經營開發融資、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生態銀行等方面的應用。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發布制度,適時評估各地生態保護成效和生態產品價值。健全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對全流域、森林、濕地、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予以保護補償。到2025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本建立,到2027年逐步完善?!藏熑螁挝唬菏邪l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十一、美麗福州建設保障體系

(五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作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美麗中國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將美麗福州建設工作納入“十四五”政府重點工作任務,推動建立市委和市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各司其職、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牽頭建立健全美麗福州推進機制、監督檢查工作進展、開展成效評估,會同市直有關部門編制重點任務清單、重大突破清單、主要改革清單,分解落實目標任務,確保美麗建設工作落深落細落實。各縣(市)區政府要圍繞行動方案提出落實措施,強化政策、資金、項目統籌聯動。〔責任單位:市直各有關部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十三)加大多元投入。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中深化美麗福州建設,整合一批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發展。積極爭取中央、省級相關專項資金支持,統籌整合各類資金支持“美麗福州”建設,加快完善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財政政策體系建設,加強財政政策與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協同配合。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支持,探索設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以及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股權投資基金,鼓勵社會組織建立生態公益基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在清潔能源、生態環保等領域有序發展。支持市融資擔保公司負責符合政策企業的融資擔保工作,引導銀行為符合條件的生態環保項目提供低門檻和低成本的信貸支持?!藏熑螁挝唬菏邪l改委、市財政局、市委金融辦、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十四)嚴格考核評估。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美麗建設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評價和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并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布。建立年度監測、階段評估和后評估相結合的評估制度,鼓勵開展第三方評估,堅持定量與定性、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五年開展一次美麗福州建設成效階段評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動態監測美麗福州建設情況,全面反映美麗福州建設工作成效。強化正向激勵力度,對美麗福州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獎勵;對美麗建設成效顯著地區,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委組織部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十五)強化科技支撐。組建美麗福州建設市級技術專家庫,依托具有專業資質的技術單位和技術專家,強化項目統籌、謀劃、實施與指導。圍繞美麗福州建設重大科技問題,開展臭氧問題聯合防治對策、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監管體系、濱海濕地生態修復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培育和壯大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推動福建生態文明科創產業中心福州分中心建設。加強與知名院校和中國生態文明研促會等高層研究機構的合作,拓展現有創新服務平臺功能,建立校企聯動機制,推進“產學研金介”深度融合。建立綠色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動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實力的企業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共同培養高層次人才。深入人才引領創新型省會城市和福州都市圈建設,探索“領軍人才+創新團隊”精準引才模式,吸引優秀專家團隊參與科技創新?!藏熑螁挝唬菏锌萍季?、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十六)擴大宣傳推廣。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綜合利用新媒體、傳統媒體,善于發揮專家、智庫作用,解讀美麗福州建設目標、舉措和政策,積極搭建公眾參與交流平臺,打造一批典型美麗細胞建設案例,增強民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積極參與、爭取承辦美麗中國百人論壇年會、全國低碳日、全國節能宣傳周等全國交流活動,推廣美麗福州經濟舉措及典型成果,講好美麗福州建設故事,擴大福州綜合影響力。發揮價值引領和榜樣示范作用,注重表揚在美麗福州建設工作中作出杰出貢獻的集體及個人,調動基層干部和居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加快形成全社會群策群力、共建共享良好氛圍,提升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度。〔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商務局、共青團福州市委、市婦聯、福州日報社、福州廣播電視臺等按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編輯:陳偉浩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