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節水管理是以市場化手段推進節水工作的創新模式和重要舉措,也是發展節水產業的重要抓手。推廣合同節水管理,對促進社會資本參與節水、發展節水服務業、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和綠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2024(第九屆)供水高峰論壇上,水利部節約用水促進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陳梅分享了推動合同節水管理的政策措施及典型模式。
陳梅
01 為什么要推行合同節水管理?
“合同節水管理”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它來源于“合同能源管理”,有異曲同工工之妙。為什么要推行合同節水管理?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么?
首先,推行合同節水管理是貫徹落實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迫切需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是推行合同節水必須遵循的原則。
其次,合同節水管理是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印發了《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節水高校。”回顧過去,這一目標通過合同節水的方式得到了實現,此外我們也希望能拓展領域,在工業、農業上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推動。
今年5月1日《節約用水條例》正式實施,是我國首次從國家層面對“節水”立法,意義深遠。《條例》里有兩條和節水產業息息相關、非常關鍵,其一是第八條,“國家完善鼓勵和支持節水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加強節水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和產業化應用,強化科技創新對促進節水的支撐作用。”后面會展開介紹。其二是第四十條,它指明了在節水領域鼓勵和支持的發展方向——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節水服務產業,要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同時,鼓勵企業和機構創新節水服務模式,開展節水咨詢、設計、檢測、計量、技術改造、運行管理、產品認證等服務。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在不同行業的工業企業里,這些環節都大有可為,市場空間廣闊。
李國英部長在2024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提出一個要求,“推動實施200項以上合同節水管理項目”,這是今年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任務,足見對合同節水管理的重視和推動力度。
02 推動合同節水管理的政策措施
(一)合同節水管理內涵
合同節水管理是指節水服務企業與用水單位以契約形式,通過集成先進節水技術為用水單位提供節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務,獲取收益的節水服務機制。
因為目前的水價水平還比較低,所以單從效益上來說,僅依靠水的價值還不足夠充分,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得新的收益,后面模式和應用案例部分會講到。
(二)合同節水面臨的挑戰
一方面,面臨實施主體挑戰。合同節水管理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任何一個較大的節水技術改造項目都是系統工程,均需集成若干節水技術、產品才能進行系統的節水技術改造,實現節水效益。并且,節水服務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市場容量巨大,但當前在很多領域仍存在空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盡快培育出一批合同節水管理的服務主體。
另一方面,是融資方面的難題。合同節水管理需要一次性投入,分期收回。因為不是當期投入當期回收,就會存在一些合同風險、契約風險以及政策性風險。
(三)合同節水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陳梅表示,跟大家分享一些最新出臺的、激勵性的政策措施。
2023年7月,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廣合同節水管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及關于如何激發合同節水管理市場活力、強化合同節水管理技術支撐、提升節水服務企業能力、加強財稅金融支持、做好合同節水管理組織實施等重點內容。
2024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五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4〕898號),提出要創新節水管理服務模式,大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里面對于高耗水行業、公共機構、公共建筑、工業企業及園區,應當如何開展合同節水管理,都有非常詳細的指導。
2024年8月,水利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合同節水管理輔導工作的通知》(辦節約〔2024〕223號),更多地系統梳理和輔導,回答合同節水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
另外,關于節水稅收優惠政策,也非常重要,值得企業關注。
國家頒布了2部法律法規對節水稅收優惠做出了原則性規定,分別是《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其中,《企業所得稅法》第27條、第34條規定了對從事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企業和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可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88條、第100條分別做出了相關具體解釋。
與此同時,水利部也很重視合同節水管理方面的標準體系建設。對于想要了解這項工作、想要進入這個市場的企業和個人來說,標準是很好的渠道和切入點。 《合同節水管理技術通則》(GB/T 37149-2017)、《項目節水量計算導則》(GB/T 37148-2017)、《項目節水評估技術導則》(GB/T 37147-2017)等三項國家標準,對規范和推行合同節水管理,促進節水服務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關于省級層面出臺的政策,近年來不少省份推出了“節水貸”融資服務。“節水貸”是一種政銀聯合研發的創新型綠色信貸產品,通過節水項目貸款和節水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兩種方式,對節水技術改造、合同節水管理等節水項目,以及獲得節水載體相關稱號的企業給予融資支持,引導金融機構、社會資金投向節水領域,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當然現在也拓展了其他方式,比如水權貸、信用貸等等。這些多元化的優惠措施,國家也非常鼓勵支持。
(四)合同節水管理成效
截至2023年底,通過大力推動,全國在公共機構、高耗水工業、農業節水灌溉、供水管網漏損治理等10個領域共實施了744項合同節水管理項目,吸引400多家節水服務企業參與合同節水管理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超過80億元,年節水量超過4億立方米,平均節水率達20%以上。
03 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及應用
合同節水管理的模式上,常見的有節水效益分享型、節水效果保證型、用水費用托管型,在實踐中,還創新推出了資源置換型、效果保證+效益分享型、合同節水+水權交易型等多種模式。
節水效益分享型是指節水服務企業和用水戶按照合同約定的節水目標和分成比例收回投資成本、分享節水效益的模式。該模式作為合同節水管理的主要方式,較多適用于高耗水行業、公共機構等大部分用水戶,比較成熟。
節水效果保證型是指節水服務企業與用水戶簽訂節水效果保證合同,達到約定節水效果的,用水戶支付節水改造費用;未達到約定節水效果的,由節水服務企業按合同對用水戶進行補償。該模式較多適用于生活服務業、企業日常改造、中小型公共建筑改造等周期較短、特殊水價、節水量較小、工程技術較為簡單的用水戶。好處是達到約定的效果了就一次性付費。
用水費用托管型是指用水戶委托節水服務企業進行供用水系統的運行管理和節水改造,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用水托管費用。該模式較多適用于酒店、商場等大型公共建筑和中小型供水企業。這樣的案例也比較多。
“用水費用托管+建設收益”型是不僅提供服務,也參與建設環節。
“效果保證+效益分享”型,是兩種典型模式組合在一起。
“合同節水+水權交易”型,在農業節水灌溉領域應用比較多,通常由節水服務企業先行投入資金對用水戶進行節水改造,將項目節約的水量通過用水權轉讓、收儲等方式進行交易,收益歸用水單位所有,或由用水單位和節水服務企業按合同約定分享。
“水權交易+綜合農事托管服務模式”型,同樣也是在農業節水灌溉領域應用比較多,與上一種模式相比,節水服務企業將參與更綜合的農事服務,比如片區的集中運營。
在最后,陳梅表示,合同節水管理促進了節水服務市場的良性發展,希望和大家一起,在這個新興的廣闊市場里共同努力,創新管理模式,培育優秀的產業主體!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