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對生態文明建設標準的不斷提高,流域治理策略正向“項目綜合化、要素系統化、范圍擴大化”深刻轉型。當前,流域面臨的核心挑戰包括:河流生態流量不足、水質斷面不達標、河湖生態系統受損甚至退化。因此,持續強化水污染治理舉措,改善各個斷面的水質狀況,對于彰顯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整體效果至關重要。
博匯特始終秉承“治水治源,趨于自然”的核心理念,將推動生態環境優化視為己任。通過積極行動和不懈努力,完成了一系列高水準的污水處理項目,在處理陸域污染源、控制水質斷面達標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博匯特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優化人居環境,打好生態保護的攻堅戰。
大清河
大清河,中國海河流域支流之一。其主要由南、北兩支組成,流入白洋淀的支流為南支;流入東淀的支流為北支,以拒馬河為主。
2018年以來,大清河流域在污染治理方面已取得初步進展,然而流域的水質整體處于中度污染水平,超過三分之一的河流水質劣于V類,形勢嚴峻。因此,亟需實施更加嚴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源頭管控。
在地處大清河流域的河北省保定市白溝鎮污水處理廠內,博匯特根據需求將原有的一體化UNITANK生化池提標改造為AAO池型的BioDopp生化池,原UNITANK一體化生化池處理規模為30000m3/d,改造后處理能力提標至45000m3/d。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由《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3/2795-2018)》中的重點控制區排放標準提標至核心控制區排放標準。
博匯特憑借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改造優化了白溝污水廠處理系統及流程,提升了處理效率,確保了出水水質達到更高標準,對提升大清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發揮了關鍵作用。
青衣江
青衣江作為岷江支流大渡河的一部分,是長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分支。然而該水系存在嚴峻的水生態挑戰:上游區域遭受水資源逐漸枯竭、水電項目無序擴張、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以及調蓄水資源能力減弱的問題;中游則面臨著城鎮化與工業化急速推進導致的環境設施滯后、水環境承受極限逼近的困境;下游區域,密集的化工產業與工業園區使得污染物排放種類繁多、總量飆升,環境安全隱患日益加劇。因此,強化青衣江流域的水生態整體治理,不僅是鞏固長江生態防護網、確保生態安全的關鍵步驟,也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環節。
為推動青衣江水質全面改善,博匯特為滎經縣工業集中區分別建設新添污水處理廠一座和烈太污水處理廠一座。
新添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水量近期規模2400m3/d,遠期3600m3/d。進水含有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各占約50%。
烈太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水量近期規模3000m3/d,遠期5200m3/d。進水含有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其中工業廢水所占比例約為25%。
石馬河
石馬河位于東莞市境東部,歸屬于珠江水系,是東江下游南岸的一條重要支流。東莞市作為一個知名的工業重鎮,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間因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導致大量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至河流中,水環境歷史遺留問題顯著。因此石馬河是水污染防治攻堅的關鍵目標之一。
自2016年起,在政府的強力驅動下,東莞市全面推進污水治理體系的閉環建設,其中,博匯特在石馬河流域展開了全面的河涌水質凈化項目。該治理工程的規模龐大,涵蓋601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主河流長度達67.5公里,并觸及大小干支流河涌107條,影響范圍廣泛,涉及鳳崗在內的7個鎮區共112個村落。博匯特在項目中采用了35套BioComb一體化污水處理裝備,設置4個處理站點,總處理規模達17000m3/d。污水經處理后達到《DB44/2050-2007 淡水河、石馬河流域水污染排放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第二時段標準,顯著提升了區域水環境質量。
通過在石馬河流域實施的綜合性水處理項目,博匯特不僅助力解決了長期積累的水環境污染問題,改善了流域內數百平方公里的水體質量,還間接促進了周邊生態系統的恢復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這不僅是技術與環保理念結合的典范,更是推動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舉措。
博匯特一直以來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認真貫徹踐行企業使命,持續深化流域生態改善工作,通過水污染治理等措施,優化水質斷面不達標問題,為流域乃至國家的生態安全構建起全方位的保護網。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