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存量時代下,環保行業面臨低谷,盡管環保企業拼命內卷,但前路似乎依舊迷茫。
6月20日,2024年上海固廢熱點在上海召開,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以《用人工智能賦能環境產業》為主題進行了分享,筆者對此產生了一些感悟。
2024年上海固廢熱點在上海召開,距離第一次召開已經過去 11 年。
論壇宣傳片非常大氣,在一塊長 30 多米的屏幕上展示,很是震撼,更震撼的是,隱隱約約出現四個大字:
存量時代!
沒錯,存量時代是目前環保產業遇到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很多企業家都非常焦慮,工程款要不回、沒有新的落地項目,原來還會做很多方案,現在連方案也沒有了。
難,不光環保產業難,都難。不光中國難,發達國家比我們還難。
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會有競爭?為什么要內卷?為什么人會有這么多欲望?為什么經濟有高潮有低谷?
在聽了 E20 傅老師“關于人工 AI”的匯報的時候,突然出現了很多想法,這些想法讓我瞬間很淡定、很平靜但是又對未來充滿激情和力量。
01站在過去看現在的 AI ,就像高鐵之于馬車。
不管是微軟的ChatGPT還是文心一言,現在的功能體現出來已經算是一種顛覆,大家努力的方向和應用只是考慮如何應用這個軟件,當做檢索工具、文案工具、自動駕駛、培訓。
站在過去看現在,這個技術已經是顛覆式的,已經屬于第四次產業革命。
但是,站在未來看現在,現在的 AI 連未來的 0.01%都不到。未來的 AI 超乎想像。
02AI 的核心顛覆不是寫文案做視頻,而是幾千年的傳統文明、價值觀,重新定義什么是“人”。欲望源于稀缺,AI 構建的未來價值通過奉獻來體會快感。
中國的孔孟,道德經,國外的蘇格拉底,何謂人?人為什么有欲望?為什么吃喝玩樂和認可感會稱之為人?
那是因為自古生存的邏輯決定的。未來,不久的將來 AI 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物質需求不再是欲望,精神欲望將以奉獻來體現。
AI 能提供強大的生產力,能快速的生產更多的產品,人不需要勞動也能得到物質的滿足。現在,人很擔心機器替代了自己的工作,有沒有想過工作是為什么?是為了生存。當 AI 的作用下,物質生產的成本極低、供應極為豐富,不需要勞動就能滿足物質欲望?就像現代文明,不需要打獵反而吃的更好,穿的更好,還能玩兒手機打游戲一樣。
未來,何以為人?
03每個人就是一個神經元。
物聯互通,全球互通,整個 AI 系統就像一個人的神經系統。人,就成為了一個神經元,每個人靈感產生的念(想法需求欲望)會瞬間被傳到整個全球 AI 互聯系統。人的欲望會瞬間得到滿足的時候,何謂人?人要何去何從?
而念頭,就是整個 AI 的指令,一種自適應系統。沒有人為 AI 服務成為機器的奴隸,還是人奴隸機器,而是都沒有了私心和自己。
那時候,是不是道德經就成為了 AI 的邏輯準則、價值準則、行為準則?
04跨星球轉移過去的是意識和記憶。
如果一個人就是一個神經元,人只要保留意識和記憶,就處于永存。物質很難傳遞,是不是意識和記憶就像代碼一樣得到傳遞,從地球到海王星只需要一念之間?馬斯克努力的星球移民,是不是就成了意識移民,從地球發個 WiFi ,那邊接收一下,移植到一個載體上,就又成為了一個不需要呼吸的“人”??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