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樂透思公司成功中標浙江省玉環市住建局污水處理廠污泥減量項目。本次政企合作成功突破了污泥減量技術推廣應用的瓶頸。在政府主導下,有效地解決了創新技術推廣過程中因結算方式和項目界定問題而引發的減量提效動力匱乏、多方協調困難和地方政府財政負擔重等多重難題,成為一個具有創新性的示范項目。
01BARMS技術優勢
在雙碳戰略下,污泥處理技術正朝“源頭減量+梯級利用+末端處理”方向發展。樂透思公司研發推廣的基于先進生物無機材料的污水生化處理微系統—BARMS污泥減量技術,依靠載體材料獨特的電化學性質,避免了微生物之間的團聚和過度增殖,有效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增加污水處理系統硝化與反硝化能力,具有原位擴容、兼容性高、穩定性好的特點。實際應用中,外運污泥量可減少30%~50%。以日處理10萬噸污水廠為例,每年可減少污泥1~1.2萬噸(80%含水率),節約污泥處理費400萬元左右,減少碳排放3000噸左右。截止2024年5月,BARMS技術應用的污水日處理量已達118.5萬噸。
02技術推廣應用的瓶頸
1.運營主體驅動力不足
在污水廠運營中,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和地方政府所屬專營水司模式各占半壁江山。兩種模式下,污水廠運營主體往往缺乏減少污泥量的驅動力。一是當污泥處理費用由政府單獨支付時,即采用泥水分開結算模式(如圖1),污泥量的減少與污水廠的收益沒有直接關聯,導致驅動力不足。目前,全國70%左右的地區沿用分開結算模式,極大地削弱了污水廠減少污泥量的驅動力。
圖1
二是即便污泥處理費用包含在水價中,即采用泥水合并計算模式(如圖2),污水廠雖有一定驅動力,但因特許經營協議一般約定通過成本監審調整價格,如果持續三年以上污泥的產量降下來了,項目成本低了,那么通過成本監審,就應該降低水價,使得減量收益難以轉化為項目收益,導致污水廠對污泥減量技術應用有所顧慮。
圖2
三是在政府所屬專營公司模式下,也存在著報銷模式帶來的降本動力不足,即政府按照每年污水廠實際發生的運營費用上浮固定比例作為利潤向污水廠支付污水處理費。這種模式使得污泥減量等運營成本的節約反而降低污水廠的利潤。
2.多家主體難以協調
在城市污水處理領域,一個城市內通常分布著多個污水處理廠,這些設施并非由單一社會資本統一運營,而是由多家不同的社會資本各自管理。在這種多元化運營的背景下,若從社會資本的角度出發推廣污泥減量技術,將面臨與多家社會資本逐一洽談的復雜局面。由于各家社會資本在經營策略、利益訴求及市場定位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在技術推廣和實施過程中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見和方案,從而導致協調難度大。這不僅影響了技術推廣的效率,也可能增加了項目的復雜性和風險。因此,如何有效協調多家社會資本,成為推廣污泥減量技術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地方政府財政負擔重
在污泥減量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如果采用政府主導,按傳統模式對污水廠進行技術改造以降低污泥量,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政府資金。當前,政府難以提供足夠的財政支持來推動相關項目的實施,從而限制了污泥減量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推廣。
03“玉環模式”的創新實踐
本次樂透思成功中標的污泥減量項目,由玉環市地方政府主導,通過公開招標,樂透思與市、縣或區相關政府部門(住建局、水務局、水利局、環保局等)直接合作。避免與多家水務公司逐一談判,降低了談判成本,提高了合作效率,多家社會資本難以協調的挑戰迎刃而解。
合作采用類似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如圖3圖4),就是不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前期投入,全部由樂透思來投資,比照往年的數據計算減少的污泥量,與政府方分享污泥減量收益,這樣可以避免增加政府的財政壓力,實現多方共贏。
通過政府主導下的新模式,有效解決了污泥減量技術推廣和應用的重重難題。期待新模式下的污泥減量項目今后會在各地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構建綠色、可持續的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圖3
圖4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