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環境影響,近兩年,環保企業增長難、業績下滑等現象越來越顯現,基于此,針對企業如何保持良好增長的話題,也被廣泛關注和討論。
本文為讀者投稿,此前公號發布了作者從財務指標角度對159家上市環保公司的經營狀況進行簡要分析的文章,文中總結了在當前背景下,還能保持逆勢增長的企業具有的幾大特征。本文為針對其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X公司”的具體分析。基于環保領域碎片化的特點,雖然僅從某一側面的指標來篩選和分析,容易營造“關公戰秦瓊”式錯亂感的風險。但作者以管窺豹,或能為行業帶來一定啟發和思考。對于此文章的分析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討論或與作者(見文末郵箱)詳談交流。
前言:
環保行業史上很少像今天這樣,企業的處境如此艱難。大部分企業深陷泥沼、掙扎求生,有的甚至黯然退場。159家上市環保公司中,能保持與5年前相比,營收和利潤能穩定增長的市場化公司,僅有23%。殘酷的市場擺在企業面前,稍有不慎就可能很快“出局”。
在殘酷的競爭中,要摒棄一切泡沫、情懷和虛榮,回歸企業經營的本質。
往往正確的選擇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底層的邏輯比敏銳的嗅覺更可靠!
在環保行業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哪些企業能夠脫穎而出,實現逆勢增長?本期為優秀公司分析的第三家“X公司”。希望深入剖析的這些增長先鋒的成功秘訣,能給您一些參考。
X公司分析的核心觀點:
公司從事固廢和工業危廢處理,技術及市場競爭力較強
公司重資產特征明顯,基本面較好,成本控制總體平穩公司增長較快,主要依靠增發股權的外延式增長公司經營健康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X公司主要從事固體危廢和工業危廢的資源化利用及處理,輔營垃圾焚燒發電等業務。公司近年來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歸母)持續快速增長(詳見圖1)。
圖1:X公司營業總收入、扣非歸母凈利潤情況(單位:億元)
公司目前收入主要來源為特許經營下的TO B業務,公司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較強,自2017年開始,投資運營類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快速提升,到2022年已由6%提升至63%(詳見圖2)。
圖2:X公司營業總收入結構
工程承包類業務收入確定性不足,投資運營類業務收入相對確定,業務結構的改變使公司收入的穩定性得到了大幅改善。
增資擴股再投資對X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貢獻較大。由于公司具備較好的市場競爭力和相對較好的利潤回報,這種增資擴股的增長模式在過去可以得到支撐,但近4年來公司資產總額及負債總額的增長主要依靠短期負債增長(流動負債),從資產和負債結構看疑似短債長投,此經營模式會帶來現金流緊張甚至斷裂的風險。
公司年報較為透明,未見明顯的美化報表的情況。詳細情況分析如下:
一、公司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對市場競爭有較好的支撐作用
X公司技術實力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技術領先是公司的核心戰略。公司擁有授權專利合計已達700余件,累計主、參編國家及行業標準與規范近90項。公司多項核心技術多次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據悉,這也是環保企業目前所得到的最高獎項。
公司研發投入較高,致力于技術攻堅與降本增效,其研發費用率高于銷售費用率,且一直在增長,詳見圖3。
圖3:X公司四項費用情況
其研發投入在營收的占比,過去幾年多在3%(高新技術企業基本標準),2022年進一步增長到4%,與凈利潤比值常年在40%左右,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沒有資本化,相當于公司把近1/3賺到的錢投入到了研發,投資到了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能力上,且沒有通過資本化來美化當期利潤。在這個條件下,銷售凈利率卻并不低,保持在10%左右,其技術實力對公司的貢獻不小。
二、公司業務轉型大幅改善了公司營收的確定性
公司主要從事固體危廢和工業危廢的資源化利用及處理,輔營垃圾焚燒發電等業務。公司過往主要以工程承包業務為主,收入規模受行業新建項目周期及公司新簽合同額影響較大,工程承包業務未來的收入規模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公司的持續穩健經營帶來很大的挑戰。
自2017年起,公司開始加大投資運營類業務的開發,經幾年的努力,投資運營類業務比重從個位數快速提高到超過60%,貢獻穩定現金流的同時,繼續增厚公司競爭壁壘,公司收入的確定性得到了大幅改善,詳見圖4。
圖4:X公司營業總收入結構
三、公司業務重資產特征明顯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