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多段A2/O處理工藝和高效沉淀池及STS深床濾池深度處理工藝;
四期:多段A2/O處理工藝和高效沉淀池及STS深床濾池深度處理工藝。
(2)工藝/裝備原理
微曝氧化溝處理工藝:一期氧化溝在原有卡魯塞爾溝中設置一個專門的前置反硝化區,利用來自曝氣區的富含硝態氮(NO3-, NO2-)的內回流混合液與新鮮進水接觸,實現強化的反硝化過程,提高生物脫氮的目的。此外,通過厭氧池的設置,利用對磷具有富集吸收作用的微生物菌群,實現更為高效的生物除磷。
改良SBR生物處理工藝:污水經預處理工序后直接進入改良SBR反應池的厭氧池與預缺氧池的回流污泥混合,富含磷污泥在厭氧池進行釋磷反應后進入缺氧池,缺氧池主要用于強化整個系統的反硝化效果,由主曝氣池至缺氧池的回流系統提供硝態氮。缺氧池出水進入主曝氣池經曝氣反應后再進入序批池I或序批池II。如果序批池I作為沉淀池出水,則序批池II首先進行缺氧反應,再進行好氧反應,或交替進行缺氧、好氧反應。在缺氧、好氧反應階段或預沉階段,序批池的混合液通過回流泵回流到泥水分離池,分離池上清液進入主曝氣池,沉淀污泥進入預缺氧池,經缺氧反硝化脫氮后提升進入厭氧池與進廠污水混合釋磷,依次循環。
多段A2/O處理工藝:污水經過首段的厭氧缺氧好氧過程,完成了一大部分的生物脫氮除磷過程,此時的出水中的 TN 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隨后低濃度的硝化液全部進入第二缺氧段,進一步進行反硝化反應,通過后置缺氧和好氧段,強化對有機污染物的去除,保證出水水質達標。
(3)工藝/裝備特點
微曝氧化溝處理工藝:循環流量大,使進水達到快速混合稀釋,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同時,由于氧化溝負荷低,一般是在延時曝氣條件下運行,水和固體停留時間長,固體總量大,因而對沖擊負荷也有較強的緩沖作用。
改良SBR生物處理工藝:占地面積小,適用于規模較小的污水廠,通過序批式反應,使得有機物的降解、氨氮的硝化、反硝化,以及磷的釋放、吸收等生化過程保持高效反應狀態,有效地提高生化去除率。
多段A2/O處理工藝:多段進水的設計,有效利用了原水中的碳源,污泥濃度由前向后遞減,厭氧區、缺氧區、好氧區污泥濃度高,延長了污泥齡,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且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4)應用工業領域
微曝氧化溝處理工藝、改良SBR生物處理工藝和多段A2/O處理工藝主要應用于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治理等方向的領域。
(5)工藝/裝備流程圖
一期:
二期:
三期:
四期:
(6)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