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 2023年10月10日,督察組暗查發現,甘肅泰隆森礦業有限公司砂石開采加工污染嚴重
圖3 2023年11月29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甘肅泰隆森礦業有限公司正在磁選鐵精粉
三是生態破壞嚴重。督察發現,景泰縣甘肅泳澤礦業有限公司違反采礦許可證規定,擅自將地下開采方式變更為露天開采,造成嚴重生態破壞。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形成露天采坑21處,總面積達299.3公頃,其中最大的采坑長1357米、寬205米至489米、深77米,挖損和壓占土地783.6公頃,其中有109.5公頃在采礦區范圍外,無用地手續;此外,在未辦理林地使用手續的情況下,非法占用、毀壞林地160.1公頃。2013年11月該公司停止生產以來,一直未開展生態修復。
圖4 2023年11月28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甘肅泳澤礦業有限公司露天開采形成的礦坑未實施生態修復
督察還發現,靖遠縣小石峴建筑用凝灰巖集中開采區4家企業均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其中,白銀市靖遠森榮礦業工貿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取得采礦許可證以來,越界開采7.6畝,違法占地256.8畝,未按規定自上而下規范開采,造成大面積山體裸露。靖遠中天建材有限公司違反礦產資源法,越界開采5.8畝,違法占地103.2畝,開采后造成的高陡邊坡整治不徹底。靖遠鴻源工貿有限責任公司、靖遠小石峴石料場等2家企業也存在違法占地等問題。
圖5 2023年11月29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靖遠森榮礦業工貿有限公司未按規范開采造成大面積山體裸露
圖6 2023年11月29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靖遠中天建材有限公司未按規范開采造成高陡邊坡
三、原因分析
白銀市一些縣區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對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重視不夠,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差距明顯。礦產資源開采利用監管不力,違法違規行為查處不到位。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典型案例丨青海省一些地方退化草原生態修復不嚴不實 草原生態保護存在突出問題
2023年12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青海省發現,部分退化草原修復項目方案制定不科學,驗收評估放松要求,后期管護不到位,生態修復效果大打折扣。
一、基本情況
青海省天然草原面積大,生態系統脆弱。特別是高寒草甸嚴重退化后形成的黑土灘,治理難度大,對草原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做好退化草原的生態修復,加強黑土灘治理,是改善天然草原質量、構建健康草原生態系統的重要措施。
二、主要問題
一是一些修復項目方案制定不科學。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明確要求,科學推進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工作,實施黑土灘等退化草原綜合治理。青海省制定的《關于加強青海省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草原修復治理力度,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復。督察發現,青海省部分退化草原修復項目方案在制定之初就存在明顯缺陷。果洛州久治縣2021年編制的退化草原修復項目,草原改良地塊中包含了位于索乎日麻鄉的2.6萬畝石質山峰。現場檢查時看到,這些山峰既沒有土壤覆蓋也沒有植被生長,不應作為退化草原進行修復。果洛州林草局沒有嚴格把關,即同意項目實施。其后,縣林草局又違規對項目進行重大調整。海北州門源縣2023年編制的退化草原補播項目,與人工飼草基地重疊653畝;祁連縣2022年編制的草原改良項目扎沙村地塊,也與人工飼草基地重疊237畝。
圖1 2023年12月6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久治縣2021年退化草原修復項目草原改良地塊中包含了位于索乎日麻鄉的2.6萬畝石質山峰
圖2 2023年12月16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祁連縣2022年編制的草原改良項目扎沙村地塊中包含237畝飼草基地
二是一些修復項目驗收降低標準。根據青海省《草原生態修復工程效益監測及評估規范》,退化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在驗收時,應當科學、足量設置監測點位,在實施當年和第二年分別對項目區出苗率、草原蓋度、鮮草產量等指標進行測定,科學評價項目區修復效果。督察組抽查發現,海南州2022年以來實施的12個退化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包含347個項目地塊,按照要求應該設置1000多個點位,縣級自查驗收時只設置了144個,無法有效評估修復效果。海南州貴南縣2022年實施的3個地塊1萬畝黑土灘修復項目,當年縣級自查驗收時,僅在2個地塊中設置了4個點位;2023年3月,省州對該項目聯合驗收時,僅進行簡單查看就通過驗收。果洛州瑪沁縣2022年實施的退化草原修復項目中,不論縣級自查驗收還是省州聯合驗收,都沒有對次年草原蓋度、鮮草產量指標等進行核驗,項目驗收就順利通過。現場檢查時看到,兩個項目區內均存在大量裸露地塊,未達到設計的修復要求。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