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結束之際,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25個國家27位海外媒體人士走進中信,來到位于北京豐臺的槐房再生水廠,探尋中信環境在生態領域的綠色實踐,共話“一帶一路”綠色新可能。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參贊陳德海、中國國際新聞交流中心歐亞中心主任湯晨,中信集團董辦副主任劉廣,中信環境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書平,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磊,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松出席活動。
△ 活動合影
中外媒體人士首先來到1:230比例的槐房再生水廠四層沙盤模型前,饒有興致地了解這座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全地下、封閉式再生水廠的結構布局和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 參觀沙盤模型
隨后,在項目最核心的地下生產車間膜池,大家實地了解了由中信環境自主研發的MBR膜技術工藝。像“面條”一樣的膜設備,引起多位媒體人士的好奇。白俄羅斯廣播電視臺第一國家頻道雅羅斯拉夫·丹尼連科表示,“白俄羅斯境內有1萬多個湖泊,享有‘萬湖之國’的美譽,非常需要這種全球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期待我的國家能與中信集團有這樣的合作。”
△ 參觀地下膜池
十月的北京,疊翠流金。“一畝泉”地上濕地水清草碧、鳥棲魚藏、流水潺潺的生態景觀吸引了外媒記者的注意,大家紛紛駐足留影,拍攝棧道兩側掛滿果實的樹木和浸染的層林,踴躍地報名體驗取水。“快看,這是什么?它們在游蕩!”一位外媒女士拿著量杯指著剛剛從取水器倒入的水樣里的小魚蝦,發出驚嘆。
△ 外媒記者對清澈水樣里的魚蝦發出驚嘆
在秋日的余暉里,中外媒體人士邊走邊與中信環境的技術專家們熱烈交談著“一畝泉”濕地生機重現的奧秘,不斷追問中信環境污水處理的各類技術和項目案例,無一例外地表達著對所在國家與中信開展合作的強烈意愿與熱切期待。進入實地考察后的座談環節后,現場氣氛愈發熱烈起來。劉廣首先代表中信集團對遠道而來的媒體朋友表示歡迎,對中信秉持“開放共享”理念,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介紹。楊書平在致辭中表示,中信環境作為中信集團生態環保領域唯一投資建設運營平臺,在助力推進中國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主動參與沿線22個國家和地區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為擦亮共建“一帶一路”的綠色底色貢獻了中信智慧和中信力量。未來,中信環境將充分發揮自身環保行業全產業鏈優勢,共建“綠色絲路”,共創綠色未來。
△ 回答外媒記者提問
隨后,與會媒體從各自不同的關注點,展開熱烈交流,紛紛就中信海外業務開展、項目建設計劃、社會責任履行等情況頻頻舉手爭相發問,“中信‘一帶一路’沿線業務已給很多國家的發展帶來助益,未來是否能與阿拉伯國家開展更深入合作?”“中信是否會到約旦投資興業?”“中信環境在哈薩克斯坦開展的KBM油田回注水項目進展如何?”“中信環境是否有計劃在埃及開展水處理、水環境項目?”……“中信在環保領域的成就,今天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們看到了中信人的勤奮與智慧,看到了中信集團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就。”毛里塔尼亞《消息報》記者艾哈邁都·穆罕穆德·穆斯塔法表示,世界有共同的未來,人類有共同的命運,希望中信不斷發展、中國不斷發展,給世界、給人類一個美好的未來。中信集團辦公廳、董辦,北京排水集團黨委宣傳部,中信環境辦公室、品牌文化部、子公司中信環境技術有關負責人參加上述活動。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