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供水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思路
自2010年以來,江西水務開始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并購了很多項目,每年投資十幾個億。到2020年并購步伐放緩,投資回報要求高,隨著經營指標的不斷增長,集團公司的經營壓力也不斷增長。基于當時的情況,江西水務在思考究竟如何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因此,江西水務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一)高品質供水
首先,高品質供水,也是行業熱門話題。江西水務的模式是采用末端凈水裝置,投資相對比較節省、見效快、效果好,符合江西的實際情況。在小區二次供水的地方加一套膜處理設施,自來水經過膜處理設備后達到高品質供水的要求。
江西水務在分質供水和全流供水之間做了很多權衡,最終選擇了全流(家中所有的用水,都是高品質供水)。
李都望進一步介紹,末端凈水系統里區分了大流量、中流量、小流量膜組,在供水高峰期、正常供水期和小流量時期可自動切換,能延長膜的使用壽命,降低運營費用。投資測算表明,建設成本大約是1500~3000元/戶,用戶收費標準約為25~35元/月。
在膜的選擇上也有特點,采用高通量的膜,使用壽命高達十年,跨膜壓差小(約3m),可利用市政自來水管網余壓或液位差產水,不消耗電能。占地面積小,以800戶小區為例,設備大概占地面積為9.6平方米就能滿足要求。產水穩定可靠,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時公布水質檢測數據,對老百姓有個交待。
目前,這種模式在省內22個縣/市/區落地了試點項目,覆蓋了政府公建、風景區、老舊小區和新建小區四種類型,各種場合都可以使用。
(二)農村基礎設施物業化服務
二是江西水務推出了農村物業化服務,典型案例是廣昌模式。2022年,江西水務和廣昌縣政府簽訂了協議,把農村供水工程、鄉村道路、高標準農田、新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公墓五方面的內容交由自來水公司來運營管理,管護費用平均1500萬元/年,10年共計1.5億元,打造農村“五位一體”物業化服務模式。
在此之前,農村水廠有43名人員,維護11座農村水廠,工作量不是很飽和。在推行物業化服務的模式之后,既提升了農村水廠人員的積極性,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也能彌補農村水廠的部分運行費用,順帶著解決了很多農村水廠末端的問題。
對于廣昌項目,鄉鎮政府和主管部門會對其進行外部考核,集團也會對各個維養員開展內部考核,并有明確的獎懲機制。
成效方面,廣昌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五位一體”模式實現全縣11個鄉鎮129個行政村全覆蓋,惠及農村居民近12萬人。同時,最大化程度利用了現有資源和富余勞動力,增加公司經營效益和員工個人收入,將農村供水業務扭虧為盈。對政府來說,也解決了“無人管、缺錢管、管不好、難持續”的難題,實現了“政府、企業、群眾”三方共贏的局面,供水企業也朝著“城鄉運營服務商”轉型。江西水務正在不斷推廣這種模式。
無論是高品質供水還是農村物業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水價調整、農村水廠運營補償、二次供水統建統管、政府資金支持、涉水設施施工等等。
展望
最后,李都望對城鄉供水的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城鄉供水一體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直投入,不同階段有不同投資、不同標準、不同要求。
要做好這件事,未來還需要從四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迭代創新城鄉供水一體化模式,夯實“三全三統”目標;二是積極推廣高品質供水新業態,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拓展農村基礎設施物業化服務,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四是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實現政府與企業雙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