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樹林主要分布?。ㄗ灾螀^、特別行政區)的面積變化
氣候變化驅動因子
太陽活動進入第25活動周的快速上升階段。2022年,太陽黑子相對數年平均值為83.0±34.8,明顯高于2021年(29.6±27.5)和2020年(8.8±14.2),略高于第24活動周同期水平(2011年太陽黑子相對數80.8±42.5)。
1750~2022年太陽黑子相對數年平均值變化
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濃度逐年上升。2021年,全球大氣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分別為415.7±0.2ppm、1908±2.0ppb和334.5±0.1ppb,均達到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1990~2021年,中國青海瓦里關大氣本底站二氧化碳濃度逐年上升;2021年,瓦里關站大氣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達到:417.0±0.2ppm、1965±0.6ppb和335.1±0.1ppb,與北半球平均濃度大體相當,均略高于2021年全球平均值。
1990~2021年中國青海瓦里關和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二氧化碳月均濃度變化
1990~2021年中國青海瓦里關和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及其碳穩定同位素比值月平均值變化
中國氣溶膠光學厚度總體呈下降趨勢,階段性變化特征明顯。2004~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區域大氣本底站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年平均值波動增加;之后,均呈波動降低趨勢。2022年,上甸子站和臨安站可見光波段(中心波長440 nm)氣溶膠光學厚度平均值為0.32±0.32和0.40±0.24,較2021年均略微降低;黑龍江龍鳳山區域大氣本底站氣溶膠光學厚度平均值為0.33±0.38,較2021年略有升高。
2004~2022年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區域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氣溶膠光學厚度變化
報告審圖號:GS京(2023)1342號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3)引用方式: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2023.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3).北京:科學出版社
CMA Climate Change Centre, 2023. Blue Book on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2023). Beijing: Science Press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