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指導,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和E20環境平臺聯合主辦的2023(第三屆)北京大學生態環境發展論壇暨北京大學環境學科50周年校友論壇在北京大學環境大樓B121報告廳舉行。
會場合影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北京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李存峰,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會長、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其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劉國正,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國能中電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云峰,北控集團副總經理兼北京控股董事會副主席姜新浩,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正洪,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小毛,資深環保人士/原北控環衛投資公司品牌總監黃小山,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郁龍,中節能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王學軍,北京中斯水靈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偉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室主任、學術帶頭人陽平堅,北京天地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濤等各界優秀校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振山,副院長李天宏,黨委副書記李楊等出席論壇。論壇由學院副院長劉永主持。
開場視頻帶領大家共同回顧了北大環境學科50年所走過的崢嶸歲月。
李振山在致辭中表示,今年對于北大環境學科而言,是系統總結半個世紀的發展經驗、邁向綠色發展新征程的關鍵一年。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北京大學環境學科50周年大會上,由唐孝炎先生等全國環境與地球科學領域70余名院士和60余家單位聯合發出了“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共享清潔美麗世界”的倡議。目前學院正在逐步落實這一倡議,一是進一步加大全球化步伐,推動重點領域國際科技合作;二是持續探索高質量黨建引領和推動高素質人才培養與高水平科技創新,牽頭召開首屆全國環境學科黨建論壇。李振山希望與會校友和嘉賓們繼續關心、支持和參與學院工作,并通過本屆校友論壇各抒己見,碰撞思想火花,共同為環境學科發展凝聚更多智慧方案。
李振山致辭
李其林表示,北大環境校友聯合會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逐漸成為北大環境領域校友之間、校友與母校之間聯系合作的重要橋梁,更在推動北大環境學科的產學研協同發展、擴大社會價值與影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今,環境學科正在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引擎,北大環境校友聯合會將繼續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凝聚海內外北大環境人的智慧,面向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需求,輸出北大方案,為北大環境學科建設增添全新動能;將繼續發揮紐帶作用,鏈接母校與校友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力量,強化北大環境領域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建設;將繼續服務校友,竭誠為環境人才培養提供資源與通道支持。李其林表示,作為新一任會長,他將認真履行職責,努力為母校、為廣大校友和生態環境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李其林致辭
朱彤講述了北大環境學科的發展歷程和面向未來的思考。他表示,北大環境學科經過50年的求索與積累,已全面建成了具有北大學科交叉特色、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環境“科學-工程-健康-管理”全鏈條環境學科體系。近年來,北大環境學科聚焦重大基礎科學前沿,持續打造環境科技創新全鏈條,以堅實的基礎研究支撐國家區域流域環境治理、履行全球環境公約。當前,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多重挑戰,中國與全球發展的綠色低碳轉型正當其時、勢在必行。他指出,要加快發展“環境+”學科群共同體,構建交叉融合的綠色科技創新體系,通過全球保護環境的共同行動,為推動全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現貢獻智慧力量。
朱彤作報告
劉俏結合中國的實證證據,闡述了“資本市場與碳價形成”的最新研究動態。他表示,碳中和意味著技術的巨大變革,背后對應著對經濟的巨大影響,體現為經濟結構和增長動能的巨大變遷。碳中和不僅是工程技術問題,同時也是經濟管理學問題。劉俏介紹了目前我國實現碳中和亟需解決的節點問題,分析了碳價形成機制,以碳風險溢價與隱含碳價格的研究實例解釋了如何透過資本市場估計碳價格,并提出相應政策啟示與建議。劉俏期待未來經濟管理學科能與環境學科進一步深化交流,共同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貢獻更多北大力量。
劉俏作報告
江蘇金山環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徐韜分享了“京山碳的創新實踐”。他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焦點議題和生態文明、雙碳戰略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既要減污,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改善;又要降碳,為雙碳目標落實筑牢基礎。面對痛點、需求以及機遇,污水處理廠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碳源是穩定達標排放的重要保障。金山環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站在水廠的角度,通過大量探索、研發和實踐,推出了一款源于藍藻基材、高質安全的新型生物質碳源產品——“京山碳”,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目前已初具市場及口碑。
徐韜作報告
謝濤作題為“高質量發展下環保產業的發展和投資機會”的報告。他表示,當前環保產業面臨投資的邊際效益減退、新建市場的容量變小和競爭同質化的困境,科技創新是環保行業的必由之路,高質量發展是破局密鑰。謝濤強調,資源化、產品化、技術跨界與創新是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關鍵要素,未來環保企業將是為中國先進制造業提供“綠色生態”系統解決方案的新技術開發和利用者,與行業共存、植根于產業、并將技術和服務產品化。
謝濤作報告
百度智能云水務業務部總經理李超分享了“大模型時代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生態環境的創新應用”。他表示,百度已形成了“芯片-框架-大模型-行業應用”的四層架構。文心大模型技術是百度自主研發的產業級大模型體系,基于此項技術推出的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將通過百度智能云為產業帶來真正的 AI 普惠。李超談到,“文心一言”能夠進行生態環境領域的數理邏輯推算、溯源規劃和事件證據推理,通過大模型重構生態環境知識平臺、數字人專家等實現智慧水務的即問即答和精準服務,還可以進一步應用于供水調度輔助分析、水務智能化監管等場景和實踐。
李超作報告
傅濤分享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思考與實踐”。他指出,在一個充分產業化和市場化的行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偽命題。目前,環境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率不佳,以科研問題為導向與以企業工程為導向的雙方未能形成合力。傅濤認為,環境產業在經歷了市場化、資本化兩次浪潮洗禮后,正在進入產業化浪潮之中。而對產業化的認知,恰恰是產學研融合的基礎,產學研的產,指的是有產業的企業,而不是大的企業,沒有產業龍頭引領的產學研是不能成功落地的。他也指出,產業化的體現就是產品,持續性的產品開發,才是產學研合作的核心載體。同時產品化不是簡單的裝備化。環境產品至少需要四要素:工藝技術、有形載體、智能系統、標準和品牌。
傅濤作報告
2021年,為支持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好地促進其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由E20環境平臺牽頭,聯合環境產業界多位愛心校友及校友企業,向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資設立“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校友獎助學金”項目。李其林、白云峰、傅濤為第一屆獲獎同學頒獎。
頒獎環節
論壇同期召開了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第四屆理事會。結合前期提名情況,本場理事會對第四屆會長及四位新任理事人選進行審議和表決投票。經表決,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其林當選為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第四屆會長,江蘇金山環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錢盤生,北京天地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濤,中國環境保護集團董事長周康,國能龍源環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建強等增選為第四屆新任理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振山為新一屆會長和新任理事頒發聘書。會議由學院黨委副書記、環境校友聯合會秘書長李楊主持。
理事會現場
李振山為新任會長李其林頒發聘書
李其林在發言中表示自己有幸接過這一神圣使命,定將竭盡全力為校友們服務。在邁向新時代的轉折點上,在產業探索高質量發展的交叉路口,他將與北大環境領域全體校友繼續攜手,開拓創新,共同為北大環境學科以及校友聯合會的繁榮與發展作出貢獻。
李其林發言
會上,各位理事結合環境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各自所涉產業的工作經驗與面臨挑戰等方面,對校友聯合會今后的發展和北大環境學科發展建言獻策,分享了諸多真知灼見和寶貴實踐經驗。
理事會與會人員合影
歷久彌新五十華章,創新傳承引領未來。本屆論壇上,與會嘉賓們著重探討了新形勢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路徑與實踐,觀點精彩紛呈,達成了諸多共識。未來,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將繼續同環境領域各界校友們攜手探索、融合共生,以學科的進步、技術的突破、產業的發展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智慧力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