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汕尾市委、汕尾市人民政府作出表彰決定,其中海豐縣廣業環保有限公司榮獲“汕尾市生態環境保護先進集體”稱號。
近年來,海豐廠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工作融入公司發展大局,通過加強內部管理、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為當地節能減排以及水污染整治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01
苦練內功,貢獻環保力量
被譽為海豐八景之“麗江月色”的麗江,曾因大量污水直排入江,河道被嚴重污染。2009年,海豐縣城污水處理廠應運而生,服務海豐縣城區26平方公里30萬人。
自2009年投產以來,海豐廠便堅持“苦煉內功”,不斷創新舉措、強化管理,從加強水質監測、做好設備維護、加強運行巡視、保證污泥處置、完善應急措施等著手,進行生產運行全系統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確保各項工作運行有序,污水達標排放。
2020年,為進一步提升出水水質,海豐廠進行提標改造,這座已經運營了數十年的污水處理廠煥發出新活力——平均出水化學需氧量濃度相比十年前降低29%,平均出水氨氮濃度相比十年前降低654%,平均出水總磷濃度相比十年前降低208%。出水水質的全面提升,進一步降低了排放的污染物濃度,污染減排效果顯著,對水環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有效保障了汕尾市河道考核斷面的整治成效,為城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貢獻了國有環保企業應有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末,海豐廠已累計處理污水27,238萬噸,累計削減COD 36,174噸、氨氮4,226噸、總氮2,920噸、總磷454噸。現如今,海豐麗江兩岸滿目蔥綠,江水波光瀲滟,倒映出一幅人水相親的美麗畫卷,成為海豐廠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苦練內功的最好見證。
02
創新驅動,賦能低碳減排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海豐廠積極響應“雙碳”目標,立足污水處理行業,依托區域中心人才創新工作室強化技術創新,開拓數字化運營新手段,提出從“以能消能”向“節能產能”方向進行轉變的基本策略,賦能低碳減排。
近年來,海豐廠共提出合理化建議18條,實施科研項目1個,獲得專利和軟著3項,解決生產一線生產難題30多項,促進12個技改方案落地。其中自主研發的氧化溝導泥槽系統有效提高污泥脫水效率,排泥效果明顯,每年節省成本約5萬元;利用重力自流原理進行的脫水機房回水改造,不僅解決儀器管路堵塞等問題,每年還節省提升泵電費近2萬元。完成了對柴油機房進氣口、配電房、消防清水泵技術、濃縮機糾偏閥失靈等技術改造,讓節能降耗滲入每一個生產環節。
03
對外開放,傳播環保理念
海豐廠作為全國第三批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汕尾市環境教育基地和汕尾市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環保集團系統首個“十大黨建實事”實踐創新基地,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致力于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環保理念,以眼見為實的體驗、腳踏實地的參觀、寓教于樂的互動,為公眾搭建可觀、可感、可知的科普陣地,讓廣大群眾親身感受黨建引領下的治污成效。
海豐廠通過向公眾開放基地,不斷深化環境教育內涵,發揮示范作用,讓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更加豐富立體,同時也成為了培育、傳播生態文化的重要平臺,推動全社會形成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此外,海豐廠還積極參加全國科普日、六五環境日、志愿服務、村企互動等活動,利用公眾號、抖音號、線上直播等新媒體方式向社會群眾普及環保知識。
近三年來,海豐廠先后接待省國資委、省總工會、當地政府有關管理部門、省屬企業、中小學生、當地群眾等50余批次,開展志愿者、科普教育活動44次,線上線下參觀人數超4.7萬人次,為廣大群眾提供切身感受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也帶動更多社會團體和市民群眾關注環保活動、投身環保事業,助力生態文明建設。2023年,海豐廠榮獲“廣東省環保設施開放先進單位”稱號。
回首來時路,再踏新征程。未來,海豐廠將繼續奮勇前行,踐行新發展理念,用精細化和智慧化提升污水治理水平,為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綠色水經濟作出更多努力,為汕尾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貢獻廣東環保力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