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翎指出,在整個環保領域,大量環保設備設施和技術設備尚未形成質量分級和領跑者標準。當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已經聯合E20環境平臺成立“兩山標準化研究中心”,在環境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希望通過推動領跑者制度,助力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回歸環境產業服務屬性本質為引領,兩山標準化研究中心創新性提出環境服務領跑者“1+6”系列標準體系,并在產業化程度最為成熟的污水處理和垃圾焚燒領域落地實施,即“1”個質量分級與“領跑者”評價總則,“6”個污水處理與垃圾焚燒“六化”的“排行榜”評價要求。
為引領環境保護向環境服務的標準化躍遷,E20環境平臺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以及水務和垃圾焚燒領域領跑企業代表,共同攜手發起環境服務“領跑者”系列標準體系。
目前,第一批環境服務標準成果已發布(詳見:城鎮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服務“排行榜”評價系列標準發布實施)。第二批立項的9項環境服務系列標準已經開始征求意見階段:《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智慧運營管理“排行榜”評價要求》、《城鎮污水處理廠資源再生服務“排行榜”評價要求》、《城鎮污水處理廠生態友好服務“排行榜”評價要求》、《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精細管理服務“排行榜”評價標準》、《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智能運維服務“排行榜”評價要求》、《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樞紐循環服務“排行榜”評價要求》、《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社會開放服務“排行榜”評價要求》。
03綠色低碳標準化體系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十四五” 期間,國家又發布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簡稱“《綱要》”),涵蓋了七方面重要內容,其中第三項就是和綠色發展緊密相關的內容。
近日,國家層面發布了雙碳政策體系中的又一個“N”,即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在國家層面上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全貌的標準體系框架,主要遵從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全覆蓋,涵蓋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林草、金融、商務、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方面,實現碳排放重點行業和領域全覆蓋;
第二個原則是多維度,一是目標、技術、管理、評估全流程維度;二是基礎共性、碳減排、協同降碳、碳清除、市場化機制的技術路徑維度;三是針對國家、地區、園區、組織、產品的不同對象的維度;
第三個原則是多層次,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該《實施方案》圍繞這個體系框架,下達了一批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標準制修訂專項計劃,提出了綠色低碳標準“四大行動”,包括雙碳標準強基行動、百項節能降碳標準提升行動和低碳前沿技術標準引領行動,以及綠色低碳標準的國際合作行動,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標準體系,為綠色低碳發展保駕護航。
04環境產業標準體系框架
林翎表示,環境產業的標準體系涉及到大氣、水、固廢、噪聲等領域,與環境產業配套的標準,就是從環境產業的不同領域做相關設施、產品、藥劑或者環保材料,以及相關技術標準,服務效果評估等,污染排放和環境質量還會遵循強制性的標準要求。
整個環境產業的標準體系就是一層一層往下細分,具體到水務領域這個子體系,林翎重點介紹了三類相關標準,一是,污水處理用曝氣機、攪拌機等環保設備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二是,《高效能污染物控制裝備評價技術要求》系列國家標準;三是,《環保系統設施運行效果評價技術要求》系列國家標準。
我國環保產業標準化現狀
截至目前,國內已發布標準4569項:水、氣、固污染防治領域標準較多,環境修復、環保服務類標準較少;行業、企業標準較多,國家、團體標準較少;具體內容中,監測檢測方法、設備產品標準較多,性能測試、工程運維、服務標準較少。
05環境產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林翎強調,雖然我國環境產業在許多重點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高,但目前仍難以獲得用戶的品牌認可,各種“亂象”仍然存在:市場化能力差;運營管理依靠經驗;行業無序競爭;機制不完善;重工程、輕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領跑者”品牌。
林翎認為,下一階段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應從技術突破和工程化轉向高質化、規模化、品牌化,并從四個方面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優化環保裝備制造產業布局。優化環境產業的結構,推動綠色制造、綠色服務等新型環保業態的發展;在環保通用裝備、儀器儀表和水、氣、固等細分領域培育龍頭企業,提升產品供應集中度和品牌認可度;拔高環保裝備產品制造加工標準來提高環保裝備產業門檻,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環保裝備,減少無序、低端競爭,避免產品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集中優勢形成發展合力;鼓勵環境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實現互利共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