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6日至9月26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四川省開展了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21年12月13日向四川省反饋了督察報告。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以堅決的態度、務實的舉措推進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69項整改任務已整改完成43項,其余26項正按序時加快推進,督察組進駐期間移交的6532個信訪舉報問題,已整改完成6345個,完成率97.1%。現將督察整改落實情況予以公開。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保障,堅決扛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政治責任
(一)提高思想認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及時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重要要求;召開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擴大)會,集中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論述。高質量承辦2021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二)加強組織領導。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系統部署,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及時研究部署重點工作,扎實推進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對整改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深入現場調研指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和企業成立整改工作機構,細化整改實施方案,形成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整改工作格局。
(三)壓實整改責任。嚴格落實“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綜合運用調度通報、暗訪督導、行政約談、區域限批、移送追責等方式,有力推動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作為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工作考評重要內容。制定《四川省環境質量改善不力約談辦法》,明確由省政府對環境質量改善不力的市(州)進行約談。嚴肅查處督察組移交的5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對75名責任人追責問責,其中廳局級15人、縣處級34人、鄉科級及以下26人。
(四)強化資金保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21至2022年各級財政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資金193.73億元,優先用于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及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創新,拓寬生態環境領域投融資渠道,舉辦四川省節能環保產業暨環保基礎設施招商會,促成投融資項目126個,總金額1493.8億元;落實財政貼息資金1.6億元,拉動生態環保貸款218.6億元,發行綠色金融債券90億元,落實綠色信貸1075.3億元,大力支持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環保產業發展。
(五)健全長效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健全規范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關制度。出臺《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銷號辦法(修訂)》,建立督察問題整改現場抽查核查機制,進一步健全全過程閉環管理體系。制定《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問題發現機制的實施意見》,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區域聯動、社會參與的管控格局。
二、堅持目標導向,分類整改落實,切實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一)推動全面綠色轉型。一是優化調整產業布局。印發《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四川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嚴格落實“三線一單”,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能源利用等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全省水電裝機容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40%、高于全國20個百分點以上;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升化工園區綠色發展水平,從嚴認定省級化工園區23個。二是有力有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印發《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推進編制重點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快構建“1+N”政策體系,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落地落實;啟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深化國家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動態更新區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三是嚴控“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監測,嚴把項目節能審查關,創新試行技改項目節能審查前期服務、環評預審服務機制,堅決禁止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新增產能;組織開展全省“兩高一低”項目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探索開展項目用能預算管理,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強化生態保護修復。一是大力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深入實施污染治理“4+1”工程,持續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河湖岸線水域治理、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專項行動;扎實推進小水電問題整改;健全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會同重慶市印發《四川省、重慶市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實施細則(試行,2022年版)》,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聯防聯控。二是深化“三磷”污染整治。開展“三磷”污染整治攻堅行動,完成145家“三磷”企業環境問題排查;實施各類優惠補貼政策,不斷加大磷石膏綜合利用力度,全省磷石膏綜合利用能力達到750萬噸/年,連續三年實現“產消平衡”,3個市(州)成功創建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三是加強生態系統修復。出臺《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辦法》和《關于加強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建設的意見》,編制上報29個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開展康養房地產項目排查整治。出臺《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和草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完成草原修復1731.5萬畝、實施草原禁牧7000萬畝、落實草畜平衡14200萬畝。四是強化礦山礦企環境監管。完成全省3074個礦山生態修復問題排查,有序推進問題整改。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協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深化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三大區域聯防聯控,持續開展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污染治理,實施重點城市駐點幫助服務。2021年以來,全省報廢注銷機動車61萬輛,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44萬輛。2022年,全省大氣環境質量實現PM2.5和重度污染天“雙下降”,PM2.5達標城市和達標縣(市、區)雙增加。二是深化水污染防治。加快推進城鄉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2021年以來,新改建排水管網2785公里、系統化排查檢測9357公里;開展小流域達標攻堅,19條小流域全部達到2022年度考核要求;繼續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全省66%的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2022年,203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202個,同比新增達標斷面7個,V類、劣V類斷面全面消除。三是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快長江黃河上游土壤風險管控區建設,持續治理修復和管控土壤污染,重點建設用地得到安全利用;全覆蓋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建設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示范區240萬畝、化肥農藥固定監測點5000個;修訂出臺《四川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加強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監管,穩步推進污泥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全省城市(縣城)干污泥處置能力提升至2491.2噸/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開展以來,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環境質量改善成效尚不穩固、環境風險隱患較為突出、環保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等問題仍然存在。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胸懷“國之大者”,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決扛起上游責任,以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更實舉措,持之以恒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決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四川篇章。
此外,四川省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155項整改任務已完成152項,其余3項正按序時加快推進,督察組進駐期間移交的12735個信訪舉報問題,已整改完成12729個,完成率達99.9%。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