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 | 南張水資源再生中心工程(一期) |
推薦單位 | 中建三局綠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水務環保有限公司) |
參與環節 | 工程總包 |
項目所在地 |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 |
項目概況
南張水資源再生中心工程(一期),用地面積為7.5公頃,設計建設規模3.4萬m3/d(含汛期初期雨水),污水全部再生回用,設置污泥預處理設施,建設形式為全地下式箱體工程,通過覆土、密林遮掩等景觀化處理方式,與周邊環境協調融合,減少對周邊的影響。主要新建建筑物包括:地下箱體、綜合樓、臭氧制備間、總變電站、傳達室、警衛室等。
示范意義
本項目為全地埋式再生水廠上蓋景觀公園,在廠區綠地內設置海綿設施,突出了節約用地和綠色發展,將低影響開發的理念進一步融入其中。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全面綜合的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示范項目,在推進海綿城市在雄安新區的建設實施、保障水生態安全、水資源節約、防洪排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本再生中心工程的建設解決了區域污水出路的問題,大幅度削減污染物的排放量,從而有效減輕水環境污染,實現總體規劃中的環境保護目標,更是形成區域多源補水機制的重要環節。同時也積極推動了區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2)社會效益
高水平建設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推進社區建設,打造多元并蓄、活力創新的宜居宜業綜合城區”是南張特色城鎮片區的建設理念,南張水資源再生中心水廠的建設既為該地區市政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也是打造綠色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
(3)生態效益
建成后的南張水資源再生中心工程采用全地下式的布置形式,將會有效的防止工程對周邊地區的臭氣、噪聲等二次污染,使得污水處理的穩定性得到提高,有效的保護了水環境,保障了周邊地區的居民健康和社會進步。同時地下式的布置形式,有利于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優化了景觀風貌;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設置立體綠化,來擴展綠化空間,增強生態效果;同時結合場地條件和功能需求,通過精心設計庭院及節點生態景觀,營造出特色鮮明、環境良好、功能復合的綠化空間。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AAO(Bardenpho)+磁混凝沉淀池+深床濾池+臭氧氧化工藝。
(2)工藝/裝備原理
典型的生物除磷脫氮工藝加深度處理工藝,有機物降解效率高;生物處理出水后再經過化學絮凝、沉淀和過濾后投加臭氧進行強氧化反應,出水水質可以穩定達標。
(3)工藝/裝備特點
工藝成熟、國內運行經驗豐富、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較低,出水水質良好,可穩定達標,抗沖擊能力強,流程長、構筑物多,操作管理經驗豐富,在大型污水處理廠中業績多。
(4)工藝/裝備流程圖
(5)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王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