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梅溪湖水環境綜合整治水生態修復工程項目
推薦單位:湖南湘新水務環保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
項目概況
梅溪湖水環境綜合整治水生態修復工程范圍及主要內容包括:
(1)梅溪湖已建湖體約165萬m2水域范圍的水生態修復工程;
(2)三環線撇洪渠學湖路涵洞以上段渠道生態疏浚工程約2.0km;秀峰路南延線以上生態構建工程約3.0km;
(3)高排渠兩座生態塘約5000m2、兩座山塘約5000m2水生態系統構建;
(4)鳥類棲息地建設。
(5)中央綠軸景觀水池(面積約893m2)水質凈化。
梅溪湖湖區和周邊水系水生態修復及構建工程遵循低沖擊開發原則,以生態修復為主,輔以工藝設備處理,最終建立穩定、良好的水生態體系,達到自我良性循環的目的。
示范意義
本項目應用的人工湖庫水生態系統構建及運維全鏈條關鍵技術,涵蓋城市人工湖庫污染防治技術、微生境改善技術、生物構建技術和運維技術,既可以多項技術集成使用,也可以單獨提取其中單項技術針對單個問題進行應用。我國人工湖庫數量巨大,特別是城市人工湖庫,因環境壓力較大,又大多處于城市中心,需要采取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來治理并長期維護,迫切需要理念先進、技術領先、維護成本低廉的整體解決方案,而本技術正好符合市場需求,可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因此,市場前景廣闊。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項目在湖南省長沙市梅溪湖和石塘水庫進行了“人工湖庫水生態系統構建及運維全鏈條關鍵技術”的示范應用,梅溪湖全湖水質已穩定達標地表水Ⅲ類,湖中心水質可達地表水Ⅱ類指標,2m水深范圍內沉水植物覆蓋率≥70%,已形成“水下森林”景觀,水生動植物群落種類已超過365種,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提升。
(2)社會效益
梅溪湖周邊是長沙市全力打造的品質生活和生態宜居片區,應用該套技術后,梅溪湖治理與運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面提升了區域“綠色指數”,良好的生態環境及其周邊的國際新城火爆夜經濟,受眾廣泛,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3)生態效益
應用本技術的湖庫每年根據研究結果及時調整放養魚類結構和數量,土著肉食性和碎屑食性魚類顯著增加,水庫透明度增高,春季硅藻異常增殖現象得到緩解,降低了水庫富營養化程度,產生了顯著的生態效益。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人工湖庫水生態系統構建及運維全鏈條關鍵技術。
(2)工藝/裝備原理
本技術主要由城市人工湖庫內外源污染防治技術、基于生物棲息需求的濱岸帶微生境改善技術、水生態系統生物構建技術和注重生態系統完整性的人工湖庫生態系統運維技術等4項關鍵技術集成。該技術的理論核心是倡導構建生物完整性、恢復生物多樣性,注重構建和運維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實現人工湖庫水生態系統構建及運維全鏈條關鍵技術的經濟高效與環境友好模式。
(3)工藝/裝備特點
遵循人工湖庫水生態系統演替規律,以提高湖庫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出發點,從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和生物學等學科視角,對人工湖庫水生態系統開展構建和運維技術研究與實踐,抓住“污染防治-微生境構建-生物群落恢復-模型預測-優化調控”等關鍵環節,形成了人工湖庫水生態系統構建及運維自主創新全鏈條技術,突破人工湖庫水生態系統構建過程和運維管理中的技術瓶頸,解決城市人工湖庫內外源污染防治困難導致水質狀況較差,沿岸帶生境退化及均質化導致生態功能弱化,生態系統生物結構不合理導致易發生藻類水華、運行維護不到位導致生態系統不穩定和水質易反復等問題。該套關鍵技術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無污染、無損傷等優點,可根據需要進行鏈條式串聯使用,或者并聯使用,增強技術的應用效果。
(4)應用工業領域
城市人工湖泊(水庫)水生態修復及運維領域。
(5)工藝/裝備流程圖
(6)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