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 | 江西黎川縣東南片區裝配式污水處理廠 |
推薦單位 | 江蘇泰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參與環節 | 投資建設運營 |
項目所在地 | 江西省黎川縣 |
項目概況
江西黎川縣東南片區污水處理廠為泰源環保裝配式污水廠,處理能力為7500m3/d,進水為工業園區污水,出水執行GB18918-2002一級 A 標準,實質出水已達到地表水準四類標準。
示范意義
該污水廠原設計為傳統鋼砼結構,經考察,結合施工周期、節省用地、地區規劃等情況,推翻原方案,采用泰源源方艦裝配式污水廠,縮短了大量建設周期的同時節省了五分之三用地。利用所節省出的土地,當地政府解決了地區內一家急需擴大規模的大型企業無用地的困難,在保證了當地水質安全的同時,也保障了區域產業經濟穩定。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低碳減排,較傳統污水處理廠,制造周期節約75.4%的碳排放;
解決痛點,同規模前提下,較傳統污水處理廠節約用地60%左右;
快速響應,標準化設計,工廠預制化生產,施工周期節省約80%;
循環利用,采用高標準不銹鋼材質,抗腐蝕、延展性等能力高于鋼筋混凝土,結合泰源獨家栓接全裝配式設計,可根據需要或再利用,進行騰挪組裝;
智慧運營,實現智能自動化操作,遠程精準控制及監控,同時結合多年運營經驗及各類污水廠搭建數據庫,在實際運營中能夠自動匹配進行智慧化應對。
節能增效,通過水力學、流體力學仿真建模進行設計的池體結構,結合對傳統工藝進行單點提升的工藝,為項目運營節約了大量人工、藥劑及能耗費用。
(2)社會效益
生態施工,工廠化預制,標準化設計生產,減少90%以上的土建工程量,大大減少了揚塵、噪音、污水、土方、垃圾等污染源的產生;
安全生產,根據泰源環保人性化和人文化的員工關懷標準,結合工程設備化的理念,大量減少了職工在露天環境作業時間,大大降低安全風險;
(3)生態效益
采用泰源第四代裝配式污水系統,倡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對整個污水處理廠系統進行美化處理,打造廠、水、境、人融合,提升了周邊環境美觀度,與周邊環境相結合構成了靚麗風景線;
改善當地污水處理效率,提升園區水質安全和穩定。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泰源環保·源方裝配式污水廠。
(2)工藝/裝備原理
本項目在結構及工藝上均采用了泰源環保獨有技術,對處理系統進行裝備模塊化、模塊裝配化、裝配標準化生產,將整套污水處理系統預制成不同功能的標準模塊進行現場裝配,同時結合泰源獨家研發的優勢微生物+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實現達標排放運行。
(3)工藝/裝備特點
響應“雙碳”經濟政策要求,泰源第四代全裝配式污水處理系統為業主節約75%碳排放(專業機構認定證明),在環境保護方面以身作則,同時產生一定經濟效益;
為業主節約用地60%左右,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節約土地就是創造經濟效益;
節約80%左右的施工周期,為業主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及人力成本;
高精度加工方式、高效率結構設計,為設施永久性運營,節約了運營過程中的藥劑及能耗費用;
減少因土建施工帶來的揚塵、污水、噪音、垃圾等等二次污染處理費用90%以上;
泰源獨家研發的優勢微生物,突破目前大部分微生物適應性差和存活率低的現狀;顯著提升系統內總氮、氨氮去除效率,快速啟動與恢復生化處理系統;迅速提高系統的抗沖擊能力,使系統運行更穩定;減少污泥產量并去除臭氣。
采用智慧控制平臺,依托于物聯網、云平臺、大數據等先進科技,結合BIM等技術應用,全方位輔助水務企業智慧化運營,降低企業成本。
(4)應用工業領域
陶瓷工業廢水、食品工業廢水、化工園區廢水、醫療廢水等。
(5)工藝/裝備流程圖
(6)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王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