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方陣企業環保企業應該在管理和技術等各方面提升自身,擼起袖子踏踏實實加油干。依托行業痛點,關注客戶的需求,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將水廠的建設運營逐步標準化、規范化,將多年來形成的經驗積累沉淀出來,梳理出內部的服務點,形成標準化的服務產品。然后通過城市深耕,構建區域公司,進行城市深度經營,構建起地方品牌。
沒有技術產品化和設備產品化,服務產品化就是空中樓閣
相較于服務產品化主要靠AB方陣來完成,技術產品化和裝備產品化的任務落在了CD方陣上。
技術產品化難度很大,而企業對于工藝技術的研究不應該僅僅依靠專利和工藝包去固化,更要和裝備、智能化的系統進行聯動,工藝技術、裝備、智能系統三合一體,成為 “智能機組”。智能機組能大大提高行業的零整比,零整比過低就會輕易的被甲方拆解,失去定價權。造成了AB方陣被政府拆解,CD方陣被AB方陣拆解,整個行業失去了產業化空間,無法釋放效率空間。而產品化就是用集約的生產去鎖住效率空間,甲方發現將服務拆開后成本更高,因此,要提高智能機組的零整比,做出環境產業的“華龍一號”。此外,在中國特定的污水處理情況下,環保行業應該用中國語言命名處理工藝,體現出中國的特色。
目前水務行業已經出現一些智能機組的雛形,如金科環境發布的 “新水島”,將全廠的設備、設施和建筑物集成為一個產品化的智能機組,實現把技術做成了產品。
裝備產品化知易行難,要讓裝備擁有“精氣神”。并非所有裝備都可以稱為產品,環境專用裝備首先是環境價值載體。裝備產品化是要讓環境專用設備有獨立的IP、有人格。只有具備“芯”的產品才能擁有精氣神,才能去參與萬物互聯。同時售出后企業應有專人進行跟蹤并提供安全診斷等服務,與甲方共同維護和管理,真正讓產業呈現生態化。
行業應攜手共建服務產品與技術/裝備產品共生生態
與會嘉賓認為,產品化目前還只是停留在圖紙階段,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做產品化,需要精細研磨方方面面的事情,精準投資、精益運營、精研技術、精細管理,從全產業鏈出發,優化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弄清楚客戶群體是誰,需求場景是什么,效果如何,客戶評價是什么,能否實現盈利。
沒有技術產品化和設備產品化,服務產品化就是空中樓閣,因此要建立服務產品與技術產品和裝備產業的生態關系。做產品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法靠一家企業完成。行業中的各個主體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帶動產業鏈、價值鏈進行整體提升和迭代,實現產業升維。
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 · 友誼夜話
參會嘉賓
傅 濤 E20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主持人)
周 敏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王助貧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輪值執行總裁
杭世珺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顧問總工程師
李伏京 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胡延國 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冠平 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副總裁
王 倆 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江龍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
陳春生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汲廣林 天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范曉軍 蘇伊士亞洲地區高級副總裁/蘇伊士中國水務運營總裁
喻正昕 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戴碩濤 珠海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慧春 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程 昊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中心主任
龐洪濤 中國水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李 濤 中節能國禎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趙海波 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
胥 馳 廣東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運營部總經理
張曉紅 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水務運營中心總經理
張麗珍 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
李 超 百度智能云水務業務部總經理
肖 瓊 “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秘書長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