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中持股份的第二輪發展曲線是啥?聽聽喻正昕怎么說!

時間:2023-04-10 09:14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利偉整理

評論(

  核心觀點:

  1. 技術產品與服務升級是中持股份尋求健康發展的兩條路徑,兩者相互驅動,迭代發展。

  2. 中持股份以“中資產+EPC業務”拉動第一階段的發展,目前這一發展曲線還未到拐點,但已接近極限,現階段也在摸索第二輪發展曲線,以“技術產品+服務”帶動企業健康發展。

  3. 中持股份已構建出滿足多場景環境治理的技術產品,其中污水深度脫氮技術“珊氮?”技術產品即是產品技術迭代升級的很好例證。

  4. 中持股份打造出多場景的服務升級計劃。其中工業園區綜合服務(IES)也進行了升級。升級之前以“運行穩定、水質保障”為核心的服務構建,升級之后以“區域循環、和諧生態”為核心的服務構建。正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便是“以水定城,創新服務”的典型項目案例。

  5. 在業務布局、業務協同、研發創新上與長江環保集團進行深入融合,既保持協同,又保持中持股份自身的靈活性。

  “一直追求技術進步,一直追求提供良好服務來提升客戶體驗,技術產品和服務就是我們的雙輪。”在“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喻正昕以《雙輪驅動,健康發展——產品迭代和服務升級的探索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

  他指出,技術產品與服務升級是中持股份尋求健康發展的兩條路徑,兩者相互驅動,迭代發展。目前中持股份已構建出滿足多場景環境治理的技術產品,打造出多場景的服務升級計劃。

1681089361586534.png

喻正昕

  新形勢下 由第一發展曲線向第二發展曲線邁進

  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環境產業打開了新局面。

  近年來,在水治理方面,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對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重要部署。水治理要求從污染防治朝向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的“三水統籌”方向轉變,使水務產業的內涵、外延都得到了極大豐富。

  新的要求和機遇之下,行業發展面臨困境,亟需探索新的解決方式。一方面水務行業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靠資本拉動、工程建設來實現業務收入大跨越的時代已經過去。另一方面,財政支付出現巨大波動,行業出現回款難困境,應收賬款創新高;再加上行業自身重資產模式、低毛利空間、回收期長的特點,水務行業不被資本市場看好,融資難度大。同時,行業競爭激烈,極為內卷。

  據統計,我國現有128家央企,涉足環保領域的有53家,幾乎涵蓋環保行業所有的細分領域;省、地級環保集團相繼成立,逆市場化趨勢嚴重;近5年有近百家環保細分賽道的企業上市,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前些年,中持股份是以“中資產+EPC業務”拉動了第一階段的發展,目前這一發展曲線還未到拐點,但已接近極限,現階段,中持股份也在摸索第二輪發展曲線,以“技術產品+服務”帶動企業健康發展。

1681089400975750.png

  技術產品和服務兩者之間相互驅動、迭代發展。喻正昕指出,以技術產品作為切入點,可以貼近客戶,尋求服務機會;技術產品,也可以讓服務更便捷、更高效,讓服務成本更有競爭力,由此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讓服務更具特點,實現標簽化。服務具有粘性,能為技術產品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場景;服務的周期長,通過數據積累,可以發現問題,便于技術產品的迭代。

  多場景環境治理技術產品與多場景服務升級計劃

  1)持續迭代、優化技術產品

  中持已構建滿足多場景環境治理的技術產品,在污水處理領域、有機質處理領域、管網運維等領域,形成了以概念廠為代表的未來水廠建設運營技術體系、綜合有機廢棄物處理及利用技術體系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技術體系等。

  以“珊氮?”技術產品為例。這是一項污水深度脫氮技術,可以讓污水處理廠擺脫對碳源的依賴,把總氮降到比較低的水平。該技術在過去兩年完成了從技術到產品的成功轉化。針對自養反硝化濾池的專業化控制系統,通過用智能在線儀器對溫度、容氧、懸浮物等數據進行采集,使用珊氮自控系統進行整體工藝調控,以及使用珊氮APP、珊氮云對運行參數進行監測優化,不斷對工藝進行升級,保障濾池穩定運行。

  當前“珊氮?”技術項目應用15個,污水處理總量超70萬噸/天,年碳減排8682噸,應用領域覆蓋市政污水處理廠、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預處理段、農村污水(一體化設備)等。通過標準化、商業化運營,該技術產品實現全方位效果保障,這是對客戶量身定制的獨門絕技,貼身周到的持續護航以及傾情投入的永久承諾。

  中持的其他技術產品也在朝這個方向不斷迭代、優化,以期獲得標準化和商業化的應用,實現技術產品迭代和深入布局,支撐企業自身的發展體量和規模。

  2)以正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例 推動綜合服務升級

  經過多年的摸索,中持股份的服務方案已經從原來單一的污水處理廠運營服務不斷延伸、升級,覆蓋工業園區綜合環境服務、農污設施運營、濕地和河道運營、有機質設施運營服務等多個領域,以此為基礎,中持股份也在不斷升級運營的質量和標準。

  隨著環境發展需求日趨多元化,中持股份打造多場景的服務升級計劃。以工業園區綜合環境服務(IES)為例,就是要走出污水處理廠,去到上游了解企業的特征污染物、了解企業的排放規律,包括管理企業排污行為、排污管網。基于“風險防控”理念的污水處理廠運營服務,基于“風險防控”污水處理廠工藝和設計理念,包括污水處理廠下游、河道監測相應的運維,這是構建園區綜合環境服務第一追求技術可持續、第二管理可持續、第三希望形成系統的收費模式,打造經濟可持續,這是傳統1.0模式。

  結合業務南移,這種業務模式在江蘇、浙江呈現非常大的需求和旺盛生命力。工業園區綜合環境服務(IES)已經取得廣泛應用,在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等多個項目得到了成功應用,為當地水環境的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需求下,工業園區綜合服務(IES)也進行了升級。升級之前以“運行穩定、水質保障”為核心的服務構建,升級之后以“區域循環、和諧生態”為核心的服務構建。

  以正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例,其是“以水定城,創新服務”的典型項目案例。園區投資建設2萬噸/日規模的污水處理廠,目前實際日處理污水量1萬噸,解決上游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排水需求,運行穩定。項目運行一段時間后,業主方又增加新需求,包括排水提標、短期達標污水排放距離調整(污水要排到10公里以外的河道),此前園區內雨水排放并沒有規劃,排水出路距離加長,雨季洪澇風險明顯。此外,園區作為河北省“十四五”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同時也是數字園區,定位高端,離機場、高鐵站非常近,也是產城融合的地方,但缺乏親民的生態設施。其優勢是無論高鐵站、機場、開發區內部企業都有潛在回用水需求。基于此,中持股份進行了頂層考慮和方案設計。

  該項目中,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旁邊有一個15萬m3的低洼地,污水廠西南側還有一個150萬m3的開發廢棄砂坑,縱深離水平面大約30米。中持股份借助原來的污水處理廠,建設資源循環、生態和諧的園區。整體策略包括三個:一是尋求水量平衡,盡量把水留住;二是系統布局,在這個園區之內因地制宜、因地就勢選擇項目布局點;三是打造生態和諧、讓老百姓有幸福感、獲得感的生態設施

  策略一水量平衡,以用水“把水留住”為理念,減少園區雨污水綜合排放85%。污水處理廠每天排水1萬噸左右,在充分參考區域降水情況,考慮生活污水處理后的再凈化,再生水進入濕地再處理和“活化”,以及機場回用、道路澆灑,蒸發蒸騰等情況,最終85%的水都留在園區,15%的水進行排放。

  策略二系統布局,實現水從收集到回用的全生命周期循環:“凈化”、“活化”到“生態化”。在污水處理廠旁邊策劃建設水資源凈化中心——再生水廠,對出水充分回用,實現水的“凈化”;剩余部分進入濕地生態公園,面向公眾的濕地生態公園,實現了水的“活化”;對廢棄大坑進行修復,建設引洪管理中心,城市雨洪管理中心實現了水的“生態化”。

  正定水資源處理中心實現污水到再生水的凈化(15000噸/天),同時也是半封閉便于管理的水資源中心,實現了水資源的凈化、分配。中心展示地方古城特色,還有科普、環保內容宣教,也成為參觀和教育基地。

  園區還建成了面向未來的濕地生態公園——正定趙普濕地,濕地承擔了再生水的生態處理(10萬噸/年,2000噸/天),融入體驗式教育參觀,成為市民參與的城市公園,生態化景觀給了百姓近距離接觸水的空間。

  正定新城濕地是利用150萬m3的廢棄砂坑建設的園區雨洪調蓄設施和生態化中心,除了作為雨洪管理之外,也成為了生態和諧的郊野公園,實現了城市消極空間的蛻變。

  策略三生態和諧,園區形成能傳遞水資源價值的社區。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中持股份充分利用場地廢料、樹枝、柳條編織成生態駁岸,對廢棄砂坑進行生態修復,建設觀景平臺,讓整個園區生態設施的全貌得以展現。

  喻正昕表示,整個區域包含了三級生態景觀階梯:第一級臺階是城市界面區,各處設施起了很多優美的名字,希望把附近居民都吸引過來,在這個地方發生美好的故事;第二級臺階是生境休閑區,將生態化景觀展現得淋漓盡致;第三級臺階是調蓄性景觀濕地區。園區內的濕地生態公園、雨水調蓄公園都設有兒童活動中心,用以吸引更多小朋友來這里了解水處理和整體環保設施情況。

1681089503864140.png

  3月17日,生態環境部會同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公布2022年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提到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問題,也指出綠色可持續方案應包括以下特點:一是節水開源、域內循環。實現水的串聯利用,從而解決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爭水”問題;二是生態修復、環境營建。再生水首先用于生態補給,解決生態基流缺乏難題,關鍵節點利用原有空間形成景觀、因地制宜提高生態環境的品質,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三是品質提升、天然儲配。再生水經過自然儲存凈化,提升了生態品質。中持股份構建的區域方案很好地實現了這樣的要求。

  以上就是中持股份在服務升級方面相應的實踐。喻正昕表示,從企業自身業務特點來看,未來發展要實現技術產品和綜合服務相互迭代升級,最終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服務版本,完美契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需求。

  互動問答:三峽集團入股后,如何發揮雙方合力?如何進行內外部資源整合?

  主題發言結束后,喻正昕也在論壇現場與主持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E20環境商學院院長 王立章)進行了互動交流,就三峽集團入股后,中持股份如何發揮兩方合力?如何進行內外部資源整合?給出了精彩回答。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E20環境商學院院長 王立章:

  中持股份是以技術產品、綜合服務帶動優質資產獲得及市場拓展,用技術領軍的企業戰略布局、貼近客戶的技術服務理念構筑行業壁壘。三峽入股后,央民優勢互補,既協同又獨立,未來中持股份在發揮兩方合力、內外部資源整合等方面有哪些思考,以穩固在行業中的獨特性地位?

  喻正昕:

  但凡涉及混改的公司都會面臨如何融合的問題,中持股份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談。

  一是,與其他企業略有不同,長江環保集團是第一大股東但不是實際控制人,中持股份依然保持經營的靈活性,既有雙方團隊優勢協同,同時保持了原來的管理結構和靈活性。

  二是,之前業務權重更多在北方,混改后進行戰略南移,迅速在南方進行業務布局。中持股份從2020年開始在南京、武漢、合肥進一步加強經營力量和團隊,通過業務布局以及雙方人員的互派交流,大股東派高管來做戰略規劃、業績管理、財務統籌等工作,提升雙方溝通效果,實現更好的融合。

  三是,業務協同。中持股份有長時間行業實踐和積累,也把經驗和技術認知在相應項目上進行充分融合,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有很多典型項目落地,比如連云港有機質項目、蘇州工業園區項目等。

  四是,研發協同。新概念污水處理廠研發中心被三峽集團定義為技術研發基地,雙方在農村有機質等方面,共同研發和推進工作。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磕磕碰碰,也有進一步磨合和提升的空間,簡單地講對未來合作充滿信心,希望通過雙方合作為長江大保護貢獻中持力量。


編輯:趙利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