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注釋:
①歐陽志云 , 朱春全 , 楊廣斌 , 徐衛華 , 鄭華 ,張攻:《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 概念、核算方法與案例研究》, 《生態學報》, 2013 年第 21 期。
②Zhiyun 0uyang, Changsusong, HuaZheng, etal., Usinggrosecosystemproduct(GEP) tovaluenatureindeci- sion making, PⅣAs , Vol.117 , No.25 , 2020 , pp.14593 -14601 .
③BenjaminBurkhard,Marion Kandziora,YingHou ,FelixM_ler, EcosystemservicePotentials, Flowand Demands- ConceptsforspatialLocalization , Ind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 Landscape0nline, Vol.34 ,No.1 ,2014 , pp.1 -32 .
④ErikMeijard, Douglassheil, ManuelR., etal.,Ecosystemser⑦icesCertification: 0portunitiesand Constraints, Bogor: CIF0R,2011 ,p.14 .
2 .生態產品產權明晰化:形成產權流轉和交易
確權是生態產品交易流轉 ,建立市場化供需關系的關鍵 ,是通過市場機制揭示生態產品價格的前提 。為了保障生態產品市場的可持續性 ,符合經濟公平或社會正義要求也是產權架構合理的必要條件① 。以2020 年啟動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生態體驗項目為例 ,黃河源園區管委會以特許經營的方式授權瑪多云享自然有限責任公司經營 ,牧民參與生態體驗環境教育解說等工作② ,與當地政府、園區管委會和社區居民建立利益共享機制 ,初步實現了多利益相關方參與并合理獲利的經營模式突破③。
高效合理的產權界定賦予生態資源資產屬性 ,為生態資產及未來收益權的交易及被金融市場 接納為合格的融資抵押品提供了基本條件 ,是綠色金融體系與生態產品交互融合 ,深度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 。促進權益流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育交易服務機構 ,包括保障產權無爭議的法律與監督機構 ,撮合買賣雙方的經紀人以及中間商等 。例如 ,美國西部活躍著一批水資源經紀人 ,與用水票據交易中心共同有效促進了美國西部水市場的發展。
3 .生態產品商品化:構建生態產品市場
生態產品的市場需求越明確 ,供給生態產品的項目和投資將更有價值④ 。現有的全球實踐既包括生態產品的自愿交易(如自愿碳減排市場) ,也包括培育生態產品市場 ,創造生態產品稀缺性以激勵供給 。現有生態產品市場主要基于兩種機制實現 ,一類是基于污染者付費原則的生態系統 服務市場(Marke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MEs)(如碳交易市場 ,濕地緩解銀行等);另一類是基于受益者付費原則的生態系統服務付費(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⑤。
大部分生態產品不具有天然商品屬性 ,其價值外部性的內部化需要對生態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進行評估和認證以獲得法定信用 ,使得產品得到穩定的市場預期 ,并吻合金融資產的內在屬性 。其 中一個關鍵是基于生態產品價值創建信用單位 ,形成與貨幣單元相關聯的生態產品等價單位 ,構成標準化生態產品、信用單位及貨幣化的計量基礎⑥ 。例如 ,濕地緩解銀行明確界定了統一的信用單位"濕地信用"(wetland Credit)作為交易標的;森林碳匯交易以" 核證減排量" (Certified Emision Reduction , CER)作為交易標的 。標準化交易產品的開發是發展規模化、規范化市場交易 ,提升市場流動性的基礎 。以碳交易市場為例 , 目前形成了可監測、可報告、可核查的交易標的 ,它們和交易過程中的注冊、登記、清算、結算等基本環節成為碳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 ,為碳市場的金融化奠定了基礎。
引用注釋:
①ThomasC.Brown , John C.Bergstrom, John B.Lomis, Defining, Valuing, and ProvidingEcosystemGoodsand services.ⅣaturalResourcesJournal, Vol.47 , No.2 , 2007 , pp.329 -376 .
②此項 目 中 ,牧民參與國家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解說等工作 ,項 目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同時實現了助力 牧民增收、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等多目標的共贏 。2020 年 ,共開展生態體驗7 批 79 人次 ,采購社區服務 26 .83 萬元 , 牧民群眾參與提供服務 167 人次 ,人均獲利 1607 元。
③趙俊杰:《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試水生態體驗》,《西海都市報》, 2021 年 3 月 30 日。
④ArildVatn, MarketsinEnvironmentalGovernance, FromTheorytoPractice, EcologicalEconomics, Vol.117 ,No. 9 ,2015 , pp.225 -233 .
⑤ErikG6mez-Bagethun , ManuelRuiz-Pérez, EconomicValuation and theCommodification ofEcosystemserv- ices, ProgresinPhysicalGeography,Vol.35 , No.5 , 2011 , pp.613 -628 .
⑥HelmDieter, NaturalCapital: Asets, systems, and Policies, 0xfordRe⑦iewofEconomicPolicy,Vol.35 , No.1 , 2019 ,pp.1 -13 .
4 .生態產品市場金融化:衍生出具有投資價值的金融資產
生態產品市場金融化是指將商品化的生態產品以金融資產( 例如債券、資產證券化或衍生品的形式引人金融市場① 。因此 ,生態產品市場金融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衍生出具有流動性和投資價值的金融資產 。金融化可以擴展生態資產變現的途徑 ,拓寬融資渠道;推動生態產品及未來收益成為合格融資抵押物 ,提升生態產品商品化程度和市場流動性 。金融化的市場發展具體表現之一為生態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 ,匹配金融市場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與生態產品的供給 。例如 ,在國際清潔發展機制(CDM)交易和我國區域碳市場試點期間 ,金融機構圍繞碳交易的未來收益權盤活、碳配額資產保值增值、控排企業主體碳減排相關的直接或間接融資 ,推出了融資、保理、資產管理、基金、債券等碳金融產品和服務 ,形成了涵蓋結算、融資、中介、資產管理的碳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如為重點控排企業提供碳資產質押融資、碳排放權收益結構性存款、碳資產售出回購等服務 ,為 綠色投資者及個人提供綠色低碳產業投向的理財產品和支持個人綠色消費的信貸業務等②。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