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發布的《關于印發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兩手發力”典型案例20例》,中州水務“丹江水潤清豐”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內黃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入選典型案例。
清豐縣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總面積828平方公里,轄8鎮9鄉、503個行政村,農村人口64萬人。境內高氟水區和苦咸水區較多,過去農村用水主要是靠打井開采地下水,吃上“安全水”“放心水”是廣大農村群眾多年的期盼。2017年以來,集團公司以中州水務為主體,在清豐縣全面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積極探索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四化”新路徑,在全省率先實現丹江水全域覆蓋,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城鄉一體,建新用舊;規范管理,智慧運營”的清豐供水模式。項目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OM)”模式,政府以小量資金撬動大量社會資本,一舉解決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建設、運營、服務和原有資產保值等一系列問題,建立飲水安全保障體系。新建供水廠3座,加壓站1座,鋪設管道256公里,安裝智能化水表18萬塊,將南水北調優質丹江水引入千家萬戶,廣大農村群眾與城市居民一樣吃上了甘甜的丹江水,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僅此每年可置換地下水開采約1800萬立方米,有力促進地下水超采區治理和水生態恢復,受到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內黃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將內黃縣17個鄉鎮18個水廠的地下水源置換為南水北調水源,新建配水管網156公里,配套中途加壓泵站2座,建設閥井342座,解決了原有農村供水水量水質不穩定、工程管理專業化程度低、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解決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項目采用“中央預算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EPC+特許經營”模式,通過政策性支持有效解決了項目資金來源,極大縮短了項目前期運作時間,極大降低了項目運營成本,提高了運作效率。
中州水務投資、建設、運營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打造了“一平臺、四統一、五機制、六到位”的便民化服務體系,創造了城鄉供水一體化運營新模式。一平臺:建設智慧平臺,實現從“源頭”到“龍頭”有關數據采集、故障報警等全程智慧監控;四統一:毎個鄉鎮設立一個客服中心,提供報裝、維修、收費、一站式服務,做到統一服務標識、統一服務形象、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服務承諾;五機制:建立服務承諾、投訴受理、供水搶修、客戶回訪和服務督查五項制度;六到位:做到宣傳到位、咨詢到位、巡查到位、維修到位、查表到位和收費到位。中州水務切實兌現服務承諾,堅持把“水質好、壓力足、計量準、維修快、行風正、服務佳”作為供水保障服務目標。在河南省委召開的全省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上,中州水務城鄉供水項目作為全省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3個100”服務項目先進典型受到通報表彰。
近年來,中州水務以省政府部署開展全省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試點工作為契機,在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和集團公司的直接領導下,與地方政府合作,積極參與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運營管理,成效顯著。公司用實干擔當服務保障民生,助力鄉村振興,踐行國企使命,履行社會責任,始終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高標準建設、智慧化運營、專業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探索建立的“集中供水、產權明晰、合理定價、市場運作、政府補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機制,實現了城鄉供水同水源、同規劃、同水質、同服務,從根本上改善了群眾飲水水質,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破解了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不匹配的難題,實現了民生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下一步,公司將以此為動力,繼續加強同各市、縣地方政府合作,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用水新需求,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保障工程提檔升級,讓更多群眾喝上甘甜的放心水、幸福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為我省農村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河南貢獻力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