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山東省12部門聯合印發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

時間:2023-01-28 13:25

來源: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評論(

導讀: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日前聯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等共12個部門印發《山東省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山東省將以黃河干流、主要支流(大汶河)及重要湖庫(東平湖)等國家攻堅區域為核心,組織開展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行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等6項行動。

  關于印發山東省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的通知

  魯環發〔2023〕5號

  各市生態環境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氣象局:

  現將《山東省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職責,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 ? ?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 ? ?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 ? ? ?山東省公安廳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 ? ? ?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 ? ? ? ? ? ? ?山東省水利廳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 ? ? ? ? ? ?山東省氣象局

  2023年1月16日

  山東省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

  為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根據《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實現流域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中走在前列,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攻堅范圍。以黃河干流、主要支流(大汶河)及重要湖庫(東平湖)等國家攻堅區域為核心,以濟南、淄博、東營、濟寧、泰安、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黃河沿線9市轄區范圍為重點,覆蓋全省16市。

  (三)工作目標。到2025年,全省各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全面達到“十四五”目標考核要求。其中,沿黃9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控制在40.8微克/立方米以內,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6.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2%以內,地表水國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64.4%,地表水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6%以上,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森林覆蓋率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水土保持率達到85%,造林綠化20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670公頃。

  二、主要任務

  (一)組織開展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行動

  1.加強河湖水生態保護。實施水生態調查評估與保護修復。按照國家部署,劃定河湖生態緩沖帶,嚴格生態緩沖帶監管和岸線管控。優化重點水域禁捕、限捕區域,在東平湖、南四湖流域持續開展“放魚養水”等增殖放流活動。完成黃河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水生態調查評估,建成一批美麗河湖、幸福河湖。(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生態流量管控。確定大汶河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制定大汶河生態流量保障方案。改善入大汶河及周邊主要支流水質,將中水和尾水作為大汶河生態流量和生態補水的重要水源,確保黃河干流及大汶河生態流量管控效果。(省水利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參與)

  3.鞏固提升河湖水質改善成效。建立全流域入河排污口“一本賬”“一張圖”,實施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2024年6月底完成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持續開展汛前河湖水質超標隱患排查整治行動,推進優良水體比例穩中有升。推動北大沙河、錦水河等重要入黃支流建成“一河口一濕地”,在灘區稻田大力推廣綠色種植技術。(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參與)

  4.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建設。以沿黃9市為重點,持續推進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梯次開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標識、宣傳牌、警示牌設置。到2025年,完成鄉鎮級和“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勘界立標。(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水利廳參與)

  5.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以“一企一庫”“兩場兩區”為重點開展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探索制定差別化管理制度。推進濟寧、泰安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試點,推進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參與)

  6.嚴格環境風險防控。開展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環境風險調查,完成大汶河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嚴控石化、化工、化纖、有色金屬、印染、原料藥制造等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加強油氣管道環境風險防范。在黃河入海口、南四湖開展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調查監測,推進流域突發環境風險調查與監控預警體系建設。在濟南、濟寧、德州、濱州等市建設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按照國家部署,在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建立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參與)

  7.加強河口海灣污染防治。推進入海排污口整治與規范化管理,到2023年,完成全部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務。以總氮為重點加強入海河流污染治理,沿海各市制定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持續降低入海河流總氮濃度,到2025年,黃河入海斷面總氮濃度得到有效控制。(省生態環境廳)

  (二)有效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

  1.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銜接國土空間規劃要求,推進“三線一單”更新調整和應用。嚴格規劃環評審查、節能審查、取水許可審批和項目環評準入,按要求實施“五個減量或等量替代”,嚴控嚴管新增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高耗水企業。嚴格落實“三個堅決”,依法依規推動低效落后產能退出。禁止在黃河干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嚴禁引用黃河水“挖湖造景”等不合理用水需求。(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深入開展清潔生產和低碳試點。依法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在10個園區和產業集群實施整體清潔生產審核試點。大力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將其作為園區發展考核的重要內容。開展近零碳縣(市、區)、社區和園區試點示范建設,探索近零碳發展模式。(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參與)

  3.加快工業污染治理。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開展排污許可提質增效工作。推動化工企業遷入合規園區,新建化工、有色金屬、原料藥制造等企業,應布局在符合產業定位和準入要求的合規園區,工業園區應按規定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到2025年,沿黃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嚴格煤礦等行業高濃鹽水管理,嚴控工業廢水未經處理或未有效處理直接排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參與)

  4.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以黃河流域為重點,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和“清廢行動”。補齊氰化尾渣、鋁灰、工業廢鹽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短板,建設國家區域性特殊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健全縣域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在東營、濰坊、日照和聊城等市建設醫療廢物焚燒處置設施。(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參與)

  5.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動國家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和污水資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建設,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推動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按規定使用再生水,生態補水、景觀環境和市政雜用等優先使用再生水,創建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范企業。到2025年,沿黃9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力爭達到55%。(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系統推進空氣質量全面改善行動

  1.推進臭氧污染協同防控。以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為重點,加強VOCs全流程治理。以鋼鐵、水泥、焦化等行業以及工業鍋爐、爐窯為重點,加快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降低NOx排放量,遏制臭氧污染上升趨勢。(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參與)

  2.強化移動源污染管控。加快建設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公轉鐵”“公轉水”,深入實施多式聯運,推進柴油貨車新能源化。全面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全面實施城鎮環境治理設施補短板行動

  1.推進城鎮污水管網補短板。推進黃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沿線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強管網清疏管養,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對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低于100毫克/升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實施片區管網系統化整治。到2025年,沿黃9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0%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污水處理廠規模占比達到90%以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參與)

  2.加強污水污泥處理處置。推進污水處理廠差別化精準提標,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應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全面推進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到2025年,60%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以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參與)

  3.綜合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排查縣級建成區水體,對發現的黑臭水體實行“一河一策”整治、動態清零。組織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落實維護單位、經費、制度和責任人,建立防止返黑返臭長效機制。(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參與)

  (五)深入開展農業農村環境治理行動

  1.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開展地膜殘留監測,對10萬畝及以上灌區灌溉用水開展水質監測。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合理調整施肥結構。指導魚臺縣開展國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完善長效機制。(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養殖污染防治。嚴格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依法依規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水產養殖設施。推動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提檔升級。鼓勵推廣截污建池、收運還田等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到2025年,沿黃9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保持100%。(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緊鄰黃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等為重點,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建設清潔宜居美麗鄉村。鼓勵整縣制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3年,基本完成黃河干流、大汶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內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和模式,推動城鄉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動農村廁所、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設備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運行管護。建立并動態調整農村黑臭水體監管清單,到2023年,基本完成沿黃9市已排查出的1109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強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因地制宜制定實施安全利用方案。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持續推進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組織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行動

  1.強化灘區、河口綜合治理修復。加強灘區生態空間管控,開展灘區水源和優質土地保護修復,嚴厲打擊非法開礦采石、挖砂取土等破壞生態行為。開展黃河口生態預警監測,依法退出河口區域油田開采,科學規劃圍墾養殖、灘涂養殖規模。實施清水溝、刁口河流路生態補水工程,在具備條件的區域實施退耕還濕。加強氣候變化對黃河下游濕地、灘涂影響評估。實施河口水生生物修復、魚類產卵場修復與重建示范工程,開展鹽堿地堿蓬恢復和土壤改良、牡蠣礁生態建設、海草床修復和海堤生態化建設。高質量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積極創建東營黃河入海口墾利段國家級“美麗海灣”。(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省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出臺山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深入實施山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啟動黃河三角洲等優先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試點工作,推動建設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定位觀測研究站。強化自然保護區、種質資源保護區、特色植被保育區建設,重點對野大豆、羅布麻、天然檉柳等生境進行封閉式保護管理。建立外來物種監測預警防控體系,實施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入侵治理行動計劃。(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尾礦庫污染治理。以黃河流域為重點定期組織開展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嚴格尾礦庫環境準入。建立尾礦庫環境監管清單,實施分級分類環境監管。完善尾礦庫尾水回用系統,提升改造滲濾液收集設施和廢水處理設施,建設排放管線防滲漏設施,做好防揚散措施。穩妥推進尾礦綜合利用,鼓勵企業通過綜合利用減少尾礦堆存量。推進尾礦庫所屬企業開展尾礦庫污染狀況監測,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完善環境應急設施和物資裝備。建設和完善尾礦庫下游區域環境風險防控工程設施。到2025年,沿黃9市基本完成尾礦庫污染治理。(省生態環境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有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沿黃各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和協同配合,沿黃各市要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切實抓好各項任務落實。(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參與)

  (二)完善政策支撐。推動出臺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條例,建設企業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系統,完善重點流域綜合排放標準。開展科技創新行動,支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陸海統籌生態治理、黃河三角洲保護與修復等重點技術研發和集成示范,建設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推進“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等科技幫扶行動。健全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持續做好碳金融重點項目庫建設,拓寬綠色企業融資渠道。在東營等地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監督管理。把黃河生態保護治理作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建立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督管理制度,實現“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常態化。推動沿黃9市簽訂行政邊界地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協議。健全環境資源公益訴訟跨省際(市域)區劃管轄協作機制。建立生態環境重大案件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線索移送制度。強化固定污染源“一證式”執法監管。扎實開展黃河禁漁管理專項執法行動。(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檢察院、省法院、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參與)

編輯:徐冰冰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