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深刻影響所有產業的變革與發展,也必然拉開環境產業深入探索未來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大幕。
環境事業關系生態文明,環境產業是政策驅動性強的產業。作為智庫引領的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E20環境平臺已有22年歷史。認真領悟二十大精神,是E20環境平臺的職責和任務。
黨中央要求二十大的學習和講解要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E20黨支部是具有使命感的基層黨組織,支部定位為黨在環境產業的使者,黨在非公領域的幫手。認真學習二十大精神,成為E20黨支部進行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自覺行動。基于此,E20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員工對二十大精神進行了集體學習和專題解讀。
E20黨支部將相關學習的心得體會,系統整理成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中探尋環境產業高質量之路》,其中既有對中國共產黨新時代大政方針的理解,也有對二十大之后環境產業方向的認識,還有對二十大以后民營經濟發展路徑的建議。
自2023年1月10日起,本網站將陸續推出系列心得體會總結。本文為系列第三篇。
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的內外雙循環戰略是開放的延續和升級。
中華民族的每一次大發展都是一次關聯經濟范圍與尺度的擴大。中國文明從中原的部分地域到秦統一六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擴大了市場一體化的范圍,并隨著中國南北統一和絲綢之路向西延伸。中國文化隨著大一統的歷史進程上,每一次范圍擴大和統一都帶動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歐洲的四分五裂,直到現在還沒補完中國秦漢就已完成的這一課。
當前中國的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讓中國加速工業化,并通過全球一體化,融入世界大家庭。14億人口的消費主體帶來大市場的巨國效應,讓商品和服務所面對的基本盤要遠大于小國。中國面向世界的開放,又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拉動效應。
開放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選項,但不同時期方式不同。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加入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經濟體系,滿懷希望融入歐美國家主導的體系,也包括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政治外交體系。我們通過開放市場,把生產的中低端產品賣給世界,從外界引進高端產品,從中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用勤勞和智慧制造出自己的中高端產品,進而再參與全球競爭。
黨領導下的改革開放是中國進步的法寶。中美貿易戰之后,特別是新冠疫情之后,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因為產業空心化導致自身競爭力弱化,把中國當作最大對手,制定了很多雙標的政策,試圖限制中國的發展與升級。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被迫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布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要以中國自己的市場廣泛團結朋友,打破世界經濟的美國壟斷與霸權格局,這是中國在貿易戰和疫情之下提出的重大應對戰略。
雙循環之下的中國,不再是單向的融入歐美體系,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循環體系,以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為紐帶,建設全方位的產業供應鏈,以及包括產品標準、建設標準的商業體系;推出自己的國際貿易結算系統,削弱美元金融體系的壟斷霸權。在雙循環的體系下,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第二經濟貿易體系正在成長。
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止,改革開放的決心不會變,改革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當前階段,中國正在用雙循環的戰略推動更高維度的對外開放。
學習二十大目錄
3.更高視角之下的雙循環戰略
4.從人民至上出發,理解中國的政治邏輯
5.全過程民主是中國對民主的豐富和貢獻
6.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體現在哪里?
7.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
8.中國式現代化的三個融合
9.從環境視角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
10.環境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11.如何找到創新與守正之間的平衡?
12.兩個“毫不動搖”下的國企與民企分工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