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正式印發2022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水污染防治領域)》,碧水源自主知識產權的“MBR-DF組合污水處理技術”作為推廣技術入選。本次入選既是該技術在國家層面得到的高度認可,也是對碧水源長期以來堅持技術創新研發的充分肯定。
MBR-DF組合污水處理技術又稱雙膜新水源技術,該技術既能解決水環境污染問題,又能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相當于一把“鑰匙”打開了兩把“鎖”。該技術相較于其他深度水處理系統,系統運行壓力降低60%-70%,能耗下降60%-65%,出水水質達到地表III類水以上,完全滿足北京、天津等城市對再生水高標準的要求,也為云南洱海流域等水環境敏感地區以及特殊行業用水的水質穩定達標提供了技術支撐。
據了解,2022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水污染防治領域)》是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相關要求,充分發揮先進技術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作用,由生態環境部結合環境污染治理的重點及熱點領域推出的技術水平先進、環境效益明顯、經濟可行的污染防治技術名錄,代表著經工程實踐證明、鼓勵推廣應用的成熟技術。
該技術是碧水源承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高品質再生水與水體凈化成套裝備研發及產業化”課題的研發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已在我國首都水系、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國家重點水環境敏感地區推廣應用,其中,北京翠湖新水源廠是我國首個采用該技術的項目,獲得了各方的高度認可。
“MBR-DF組合污水處理技術”
應用案例詳解
工藝路線
污水經預處理后進入膜生物反應器(MBR),去除COD、TN和部分TP,MBR出水進入超低壓選擇性納濾(DF)單元,去除溶解性小分子有機物、TP、重金屬等。DF單元產生的濃水部分回流至MBR前端,部分經深度處理后與DF單元產水混合排放或回用。系統產生的污泥經脫水后外運處置。
主要技術指標
進水COD≤500mg/L、BOD5≤350mg/L、氨氮≤45mg/L、TN≤70mg/L、TP≤8mg/L,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 11/890-2012)中A標準要求。運行壓力<0.40MPa,水回收率>90%。
技術特點
運行壓力低、水回收率高,出水水質優,運行穩定性好。
適用范圍
出水水質要求高地區的污水深度處理。
案例名稱
北京翠湖新水源廠
業主單位
北京碧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案例概況
工程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前沙澗村。
工程規模:7000m3/d。
投運時間:2015年4月。
驗收情況:工程建設符合標準及設計要求,通過驗收。
工藝流程
城鎮污水經預處理后進入MBR生化系統,有效去除COD、氨氮、總氮和總磷。MBR產水進入DF單元,深度去除溶解性小分子有機物、總磷及重金屬等。DF單元產生的濃水部分回流至生化池前端,部分與產水混合后排放。
污染防治效果和達標情況
再生水出水水質均值:COD為5.0mg/L,BOD5為0.5mg/L,氨氮為0.053mg/L,總氮為0.99mg/L,總磷為0.034mg/L。
二次污染治理情況
翠湖新水源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泥,平均值為0.15~0.2kg干污泥/m3水,處置方式為市政綜合利用。
主要工藝運行和控制參數
生化反應池總HRT為17.8h;DF系統運行壓力0.30MPa~0.38MPa。
投資費用
本工程總投資為5443.33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1060.92萬元,設備購置費2768.95萬元,安裝工程費876.19萬元,第二部分工程費用為578.73萬元,基本預算費為158.54萬元。
運行費用
噸水處理成本為1.8元。
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情況
翠湖新水源廠出水水質好,可為翠湖濕地提供高品質生態補水。DF系統運行壓力較低,相較于傳統的納濾和反滲透系統,大大降低運行能耗。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