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實內需發展基礎
(一)保障糧食安全。
76.推進糧食穩產增產。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穩定農業基本盤,確保穩產保供。推進合理布局,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
77.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科學確定糧食儲備規模、結構、布局,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糧食、棉、糖等重要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區域性農產品應急保供基地。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持續倡導節糧減損。
78.推進種業振興。大力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推進國家農作物、畜禽、海洋和淡水漁業等種質資源庫建設。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支持,開展農業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推進育種聯合攻關。在尊重科學、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建設現代化農作物制種基地、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和水產供種繁育基地,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
(二)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
79.增強國內生產供應能力。加大油氣勘探開發投入,保持原油和天然氣穩產增產。做好煤制油氣戰略基地規劃布局和管控。加大重點勘查區、重要礦集區、資源集中區和重要找礦遠景區找礦力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三)推動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80.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強化公共衛生、災害事故等領域應急物資保障,完善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應急物資儲備網絡。完善國家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升級地方應急物資儲備庫和救援裝備庫,中央應急物資儲備向中西部地區和災害多發易發地區傾斜。提高應急物資技術質量標準,加大科技含量高、存儲時間長、適用范圍廣的物資研發和儲備。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區域布局,實施應急產品生產能力儲備工程,引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必要的產能儲備,建設區域性應急物資生產保障基地,完善國家應急資源管理平臺。
81.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實施應急救援中心工程,建設6個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完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強化救援裝備、技術支撐及綜合保障,推進新型裝備研發配備,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推動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強化危險化學品、礦山、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生命防護,完善配套應急處置設施,提高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防控能力。
82.推進災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設。實施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工程、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工程,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提高洪澇干旱、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防御工程標準。提升能源基礎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油氣管道人員密集型高后果區泄露、油氣開采井噴失控和硫化氫中毒風險。優化國土空間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布局,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加固,加快構建城鄉應急避難場所體系。加快構建災害事故監測預警體系和應急通信體系。發展巨災保險。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