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比例完成國家下達目標,設區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降至每立方米39微克以下,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降至每立方米70微克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4.5%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實現“藍天常駐”。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1.3%,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和城市黑臭水體,地下水環境國控考核區域點位Ⅴ類水體比例不高于6.67%,實現“綠水長清”。土壤污染風險有效管控,固體廢物治理和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實現“黃土復凈”的目標。
到2035年,山西省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藍天白云、水清岸綠、土凈田潔成為常態,美麗山西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意見》指出將深入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聚焦秋冬季污染,深入實施燃煤鍋爐和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有序開展農業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散煤替代,持續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力爭實現全省平原地區散煤清零,研究制定清潔取暖補貼延續政策,鞏固和提升清潔取暖改造成果。持續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治理力度。深度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深化太原及周邊“1+30”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推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內12個縣(市、區)建立跨行政區協調機制.率先開展鋼鐵、焦化行業企業深度治理,持續推進鋼鐵、水泥、焦化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焦化行業干法熄焦工藝升級改造,火電行業在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基礎上,逐步推進深度治理,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高重污染天氣氣象條件監測預警和空氣質量分析研判能力, 健全省市縣三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完善重污染績效分級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差異化管控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不落實應急減排措施行為。到2025年,山西省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9%以內。
《意見》指出將深入推進臭氧污染治理.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安全高效推進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全過程綜合治理,開展低(無)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推進簡易低效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清理整治,強化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排查整治,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以工業爐窯污染綜合治理為重點,開展涉氣產業集群排查及分類治理,深化氮氧化物減排,強化污染治理設施運維監管,實施精準脫硝。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環境保護稅征收范圍。到2025年,全省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達到3.4萬噸、8.01萬噸。
《意見》指出將持續抓好移動源污染治理。深入開展清潔柴油車 (機)、清潔運輸、清潔油品等專項行動,全面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綜合治理,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編碼登記三級聯網,加強排放控制區管控,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冒黑煙現象。全面推進煤焦、鋼鐵、電力、水泥、煤化工等大型工礦企業以及大型物流園區、交易集散基地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完善鐵路專用線共建共用機制,提高外運煤炭、焦炭“公轉鐵”比例。
《意見》指出將強化大氣面源污染治理。加強施工揚塵精細化管控,城市工地嚴格落實“六個百分之百”管控措施,渣土車實施硬覆蓋與全密閉運輸,推行“陽光施工”“陽光運輸”。加大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力度,推進吸塵式機械化濕式清掃作業。持續開展城鄉環境整治工程,加強城市裸地揚塵污染控制,采取苫蓋、 建設抑塵設施等有效措施加強堆場揚塵污染控制。城市降塵量最高值高于7噸/月平方公里的市、縣開展降塵專項整治. 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強化煙花爆竹禁燃禁放措施。加大餐飲油煙污染、惡臭異味治理力度。開展大型規模化養殖場氨排放控制。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