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綜合分析評估。在設施現狀排摸的基礎上,按現行地標排放標準和運維管理要求,開展綜合分析評估,重點掌握設施運行現狀、處理能力負荷情況、出水水質達標情況和污水收集管網配套情況,建立問題清單,對通過日常運維確已無法滿足正常運行和穩定達標要求的設施,納入提標增效對象,鎖定改造設施名錄。
(四)制定“一站一策”。對每座擬提標改造的設施,結合地形地貌和施工條件,合理確定提標改造方式、處理工藝、處理規模、設施選址、管網布局和出水去向等,并準確測算改造費用。優先選擇抗沖擊、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技術和設備,規范入河排口。需接入農家樂、民宿等經營性農村生活污水時,應要求經營主體按照有關規定建設相應的預處理設施,明確污水排放量。
(五)編制實施方案。2022年3月前制定完成區級提標增效實施方案,以鎮級行政區域為單元,有效銜接相關規劃,堅持“老舊低標設施優先、生態敏感區域優先”的原則,明確提標改造建設目標和生態管控具體要求,科學安排建設和運維資金,合理分解年度建設任務,統籌推進提標增效工作,優先實施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居住人口大于1000人的自然村,如繼續沿用就地處理方式進行污水收集處理的設施,其尾水排口不得設置在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
(六)規范項目建設。按照《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管理辦法》要求,落實項目法人責任,組織推進項目建設,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嚴把設計關、材料關、施工關,確保建設程序規范,質量安全可靠。項目完工后,應當按照工程項目驗收有關規定及時組織完工驗收和竣工驗收,辦理工程及檔案移交工作。項目通過驗收后,應及時納入日常監督管理和監測計劃。
(七)提升運維管理。設施管理單位應當落實管養措施和管養經費,進一步健全運維制度,加強設施運維監管,保障設施穩定發揮效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養護,推廣專業化、集約化的管養模式。規范處理處置污泥、柵渣、油脂等廢棄物,并做好跟蹤記錄。
(八)強化數字賦能。各區要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化管理系統,及時準確完成基礎信息收集錄入。在方案編制和項目實施過程中,同步考慮和一體推進實時感知設備的建設。逐步實現日處理能力20噸以上的設施運行信息和出水水質在線監測,強化數據分析和場景應用,提升行業監管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要成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標增效工作專班,落實主體責任,負責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提標增效工作。水務、財政、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和相關鄉鎮政府要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二)落實資金保障。各區要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提標增效資金納入年度地方財政預算,為提標增效項目提供資金保障,并確保資金落實及時到位、資金撥付合理合規。同時,各區應根據提標改造后的設施數量、運行情況、農戶人口數量等,科學測算、足額落實年度運維養護資金,并及時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三)嚴格監督考核。市級部門將建立提標增效考核機制,對各區任務目標完成、設施建設、運行情況和治理績效進行評估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市河長制考核和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各區也要將提標增效工作推進落實情況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形成層層夯實責任、強化監督考核的工作機制。
(四)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媒體報導、社區培訓、發放宣傳手冊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向群眾普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知識,動員村民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和設施日常養護,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村規民約,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態環境意識和責任意識,提升社會各界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