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濟南東站片區污水處理廠項目除臭系統
推薦單位:廣州市新之地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除臭工程EPC總包
項目所在地: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
項目概況
濟南東站片區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規模10m3/d,是濟南市第一座超大規模全地埋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工藝采用粗格柵+細格柵+曝氣沉砂池+速沉池+精細格柵+AAO+MBR+紫外線消毒處理工藝,污泥處理工藝采用機械帶式濃縮+高壓隔膜壓濾機工藝。采用全地下建設形式。
本工程采取分散處理的方式將產生的臭氣進行分區處理(生物濾池法)。共分為七個除臭子系統,總臭氣處理量為150000 m3/h,服務范圍:為粗格柵、細格柵、速沉池及精細格柵、AAO厭缺氧段、MBR膜池、污泥貯池、污泥調理池、濃縮機、脫水機房一層、脫水機房二層等。
每個系統進行局部臭氣收集,并各自設置獨立的生物除臭濾池裝置。各系統收集處理后統一高空排放。
七套除臭濾池裝置均位于地下箱體檢修層。
示范意義
本項目為山東省第一座10萬噸規模及以上的全地埋污水處理廠,是京滬二線沿線重點配套工程,小清河流域治理重點工程,項目僅距京滬二線濟南東站高鐵站500米,為山東省大型全地埋污水處理廠建設提供了巨大的參考學習意義,為省級區域內樹立良好標桿,同時項目為光大水務BOT,也為全地埋式BOT商業運行帶來很大的參考價值。
項目亮點介紹
本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受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項目一度延遲進場3個月。項目在甲方及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有限時間及條件下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目標,項目實施后極大改善了濟南市東客站片區污水處理空白的現狀,增加了近20000平米的城市綠化面積,作為滬二線沿線重點配套工程,同時小清河流域治理重點工程,極大的改善了周邊環境。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生物濾池除臭裝置。
(2)工藝/裝備原理
生物濾池法除臭工藝原理是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臭氣經收集系統收集后集中送至生物濾池除臭裝置處理,臭氣通過濕潤、多孔和充滿活性微生物的濾層,利用微生物細胞對惡臭物質的吸附、吸收和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細胞個體小、表面積大、吸附性強、代謝類型多樣的特點,將惡臭物質吸附后分解成CO2、H2O、H2SO4、HNO3等簡單無機物。
生物除臭過程主要以三個步驟進行:(1)水溶滲透;(2)生物吸收;(3)生物氧化。
水溶滲透過程是生物除臭的第一步。濾料表面覆蓋有水層,臭氣中的化學物質與濾料接觸后在表層溶解,并從氣相轉化為水相,以利于濾料中的細菌作進一步的吸收和分解。另外,濾料的多孔性使其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積,使氣、水兩相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有效增大了氣相化學物質在水相中的傳送擴散速率(經實驗測試所得,其產生的瞬時效應是化學清洗的好幾百倍)。所以,水溶滲透過程其實是一物理作用過程,高速的傳送擴散意味著濾料可迅速將臭氣的濃度降至極低的水平。
第二步是水溶液中的惡臭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惡臭成分從水中轉移至微生物體內。
第三步是通過生物氧化來降解污染物的過程。濾料中的專性細菌(根據臭源的類型篩選而得到的處理菌種)將以污染物為食,把污染物轉化為自身的營養物質,使碳、氫、氧、氮、硫等元素從化合物的形式轉化為游離態,進入微生物的自身循環過程,從而達到降解的目的。與此同時,專性細菌等微生物又可實現自身的繁殖過程。當作為食物的污染化合物與專性細菌的營養需要達到平衡,而水分、溫度、酸堿程度等條件均符合微生物所需時,專性細菌的代謝繁殖將會達到一穩定的平衡,而最終的產物是無污染的二氧化碳、水和鹽。從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3)工藝/裝備特點
除臭濾池塔體
除臭濾池采用玻璃鋼材質,造型美觀,大方;具有良好的抗日曬與防腐蝕能力,使用壽命20年以上;密封性好,防止出現水滲及漏氣現象;具有良好的強度,防止出現變形等情況。
除臭塔體的池體為固定式全封閉結構,采用現場拼裝而成。除臭塔體的池體圍板采用玻璃鋼夾芯板,骨架采用碳鋼防腐材質,骨架中間加襯玻璃鋼夾芯板,為良好的阻燃材料,同時能降低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熱導效率,使裝置內保持穩定的溫度,滿足菌種生存環境需求。內外側板與骨架的貼合方式為先用聚氨酯膠進行系統配套,UPVC,然后抽真空壓板成型,塔板在工廠加工成型后,現場進行拼裝。
在實際使用中碳鋼骨架不和腐蝕介質接觸,僅內層玻璃鋼板和腐蝕介質接觸,從而保證除臭塔塔體的使用壽命。外襯玻璃鋼板具有優秀的耐腐蝕性、抗老化性。目前我司最早采用夾芯板的設備建造于2004年,至今運行正常。兩側板采用聚氨酯膠與骨架粘結后,采用負壓抽吸的辦法成型,外側板有防紫外膠衣,板材玻璃纖維采用無堿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