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由國惠環境投建的河北辛集污泥焚燒電廠已經穩定運營3年多,日處理含水率80%污泥2200噸/天,年發電量8640萬千瓦時,年二氧化碳減排約10萬噸。國惠環境旗下山東禹城污泥焚燒電廠也實現了并網發電,日處理含水率80%污泥4500噸/天。兩個在建項目安徽安慶污泥再生資源化處置暨綜合利用發電項目日處理含水率80%污泥2400噸/天,山東高密污泥處置綜合利用項目日處理含水率80%污泥2400噸/天。此外,國惠環境已在臺州、無錫、南寧、瀘州、無極、新密等地簽署合作協議,積極布局污泥資源化處置中心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河北辛集污泥焚燒發電廠
馬安樂表示,當前在污水治理領域已經產生了若干龍頭企業,但污泥治理賽道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污泥處置技術的不斷突破與政策的推動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即將迎來藍海市場。經過18年的發展,國惠環境已經站在這個賽道的風口上,相信未來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國惠環境會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
污泥市場一觸即發 先發優勢迅速搶占市場高地
我國污泥處理行業發展與地方人口密度以及城鎮化發展高度相關。從區域分布上看,在區域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污泥處理需求較大的華東沿海地區以及華南沿海地區,污泥處理企業更為集中,資源更為豐富。在印染、造紙、食品加工、制革等產業聚集的城市急需污泥資源化處置。
來自E20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城鎮污泥產生量將超過6200萬噸,據此估算,“十四五”規劃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規模在5-6.5萬噸/日,將會帶來高達225-300億的市場投資規模。
此外,“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2000億元用于污水廠的污泥處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國污泥處理行業市場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與此同時,“雙碳”目標的提出對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將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未來污泥處理處置必將朝著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國惠環境的污泥自持焚燒技術,污泥氧化焚燒爐只采用調理后的污泥作為燃料,無需摻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碳排放更低,更加節能高效,詮釋了“污泥也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的理念,踐行著轉廢為能、變廢為寶的污泥產業資源化路徑。
馬安樂表示,“十四五”期間,國惠環境將以自有知識產權污泥全鏈條處置技術為核心,在充分發揮技術經濟優勢、研發創新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吸納行業內高端人才,建立高素質、高技能的跨學科人才團隊,再輔以上市后的強大投融資能力,加快全國范圍內的項目復制落地,快速搶占市場資源,打造品牌效應,保持高增長,目標5年內成為行業內的頭部企業。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