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孝河機場河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順利完工,總清淤量約36萬方,“刷新”后的漢口主干排水通道,過流能力提升20%以上,給今年的防汛工作吃下定心丸。
黃孝河機場河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是武漢市“三湖三河”水環境治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8月,工程正式啟動,目標是提升城市行洪排澇能力、提升水環境質量。主要工程包括骨干管涵及河道清淤、提質增效管涵修復等。其中,清淤及缺陷修復管網總長64.2公里,包括黃孝河箱涵5.3公里、機場河箱涵8公里。
高效清淤修復
為實現高效清淤修復,項目團隊創新各種工藝工法,解決各項難題。面對夜間極限施工時間要求采用“裝配式預制通道”工藝,實現單次最長作業時間壓縮在8小時以內,項目竣工后通道蓋板也可隨時打開方便箱涵檢查。
面對合流制暗涵封堵難題采用快裝快拆高強輕型鋁合金結構體系,實現6小時全污水環境安裝,2小時應急拆除方便臨時排水的目標。
面對污水特種作業環境采用特種混凝土整體現澆補強,研發水下特種砂漿局部砌筑加固。滿足了老舊排水暗涵多場景加固需求。
技術突破保駕護航
管道箱涵全線密閉空間,內部通道狹窄,有毒有害氣體危險因素多,項目創新研發有限空間智慧管控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有毒有害氣體檢測、風機正反通風,空間警戒預警等功能。
此外,在黃孝河箱涵末端長距離無檢查井地段人工施工存在封堵、導水、通風等難點,項目因地制宜設計采用機器人清淤,地面控制人員只需遠程控制就能看清暗涵內情況,并控制機器人進行絞吸,快速清理收集淤泥。
通過一系列技術攻關,項目實現64.2公里全線超危有限空間作業“零安全責任事故”,并形成專利12項、論文5篇,局級工法1項,局級科技進步獎1項,國際先進成果1項,參編標準2項。
打Call暗涵清淤修復突擊隊
項目整體施工難度大,但整個團隊善于打仗、能打勝仗。他們隱身于繁華的漢口市區創造市政作業新速度,他們攻克城市排水暗涵清淤修復難題,他們填補箱涵非開挖修復技術行業空白,他們在汛期施工期間依然堅守崗位“白加黑”巡查,他們為保城市防汛排水安全,每日鉆入地下管網深處施工作業,他們是當之無愧的爭先勇士,值得被銘記。
建功十四五,奮進新時代,黃孝河機場河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一次次大膽“智”造,為高質量履約打下了堅實基礎,全力助力水務旗艦品牌打造,開啟綠色發展新征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