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設計規模10萬m3/d,提標改造后出水達到地表類四類水標準。改造工藝為“預處理+初沉池、AAO-AO工藝+二沉池+磁絮凝沉淀池+濾布濾池+臭氧氧化池+接觸消毒池”工藝,其中絮凝沉淀池改造項目由我司執行,將傳統的絮凝沉淀池改造為磁混凝沉淀池項目。
因項目處于淄博工業集中區,水廠引入大量工業廢水,原混凝沉淀池出水水質無法穩定達標,且設備陳舊,故障頻發,亟需改造。本次改造水量10萬噸,沉淀池分為2組。?
改造思路
改造前傳統絮凝沉淀池
改造后傳統絮凝沉淀池
混合、絮凝池
原有絮凝沉淀池停留時間比較長,池體較大。所以在改造時采用將絮凝沉淀池分隔成4格磁絮凝混合池,分別為1格混合池,停留時間為1.5min,1格磁粉混合池,停留時間為1.5min,2格串聯絮凝池,整體停留時間為4min,并且池底二次澆注45度倒角,避免磁泥污泥在池體角落內沉積,整體達到了磁介質、藥劑與有機物、懸浮物良好的混凝反應。
沉淀池
沉淀池進水緩沖區,由于結構強度方面的要求,原有隔墻保留,將原有進水孔洞封堵,在斜管下1m處開矩形孔洞作為緩沖區進水,保證了斜管布水區域,將沉淀池進水處底部進行二次澆筑填充,使其在進水洞處形成45度護坡,避免了進水會有磁泥堆積的情況。
項目中將原有傳統沉淀池內設備全部拆除,利用原有沉淀池三面混凝土墻,新建一面混凝土隔墻,形成所需的方形沉淀池,沉淀池池體直徑相對較大,直徑為15.6m,此時對于沉淀池中關鍵設備刮泥機的安裝來說極具挑戰。磁混凝沉淀池工藝技術中,由于磁粉的介入,增加了剩余污泥的比重,沉淀速度更快,污泥絮體更密實,同時也增加了沉淀池中刮泥機設備的轉動扭矩及設備形式等要求。由于刮泥機承重在于沉淀池工作橋上,所以改造中放棄鋼結構工作橋形式而采用新建土建形式刮泥機工作橋,并設置了橋護欄桿,下部分同時新建集水渠,將集水槽中的水匯總到集水渠中出水。集水渠預埋鋼板,使集水槽的安裝和穩定運行得到保證,不會因水浮力而使集水槽脫落。并且在集水渠底部同時預留出斜管的支撐牛腿,為斜管支撐槽鋼提供安裝位點。此改造方案更接近磁混凝沉淀工藝所需要達到的設備安裝要求。
污泥池及泵房
原有絮凝沉淀池1組分隔出方形沉淀池和1座污泥儲池,另一組分隔出方形沉淀池和1座提升水池。污泥儲池用于存儲剩余污泥,通過污泥外排泵排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系統。污泥泵房位置移到位于2組沉淀池中間,污泥泵形式均采用耐磨渣漿泵。
改造前
改造中
改造后
齊城污水處理廠經改造后,運行良好,出水穩定:SS≤5mg/L、TP≤0.3mg/L。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