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加快行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快推進企業級、園區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強與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等“雙跨”平臺對接,支持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行業互聯網平臺,以數字生態融合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強化落后產能壓減整合攻堅行動。
18.焦化行業。完成裝置產能100萬噸以下獨立焦化企業產能整合退出任務,嚴格實施產能清單管理,嚴格落實產量控制計劃,確保實現“以鋼定焦”年度產量控制目標。(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統計局)
19.煉化行業。積極穩妥做好??苹ぁV饒科力達、成達新能源3家地煉企業740萬噸產能退出工作,確保按時完成產能整合轉移年度任務。(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20.化肥行業。壓減化肥行業合成氨產能31萬噸,淘汰固定床氣化爐110臺,全省潔凈煤氣化率提高到90%,全面完成壓減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應急廳)
21.輪胎行業。對照“兩高”項目標準開展輪胎企業裝置和產能摸底排查,確定退出企業名單和產能,加快推動子午線輪胎產能壓減整合。全面開展煉膠和硫化設備改造提升,支持骨干企業建立輪胎回收網絡,加強廢舊輪胎回收和循環利用,提高行業節能降耗水平。(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市場監管局)
22.氯堿行業。推動單位能耗較高企業開展電解槽改造提升,確保全面達到國家先進能效指標。加快鹽化工與石油化工、煤化工、氟化工融合發展,推廣PVC綠色無汞化等一批先進工藝,推動深加工產品向精細化高端化延伸,拓展氯氣消化路徑,以產業鏈延伸實現價值鏈提升。(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廳)
三、推進措施
(一)嚴格落實產業政策。修訂《山東省化工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優化完善產業政策,進一步明確政策導向,重點支持綠色低碳、高端高質項目,帶動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落實《山東省化工園區管理辦法》,制定化工園區分級分類動態管理實施意見,開展“四個一批”行動,做大做強一批優勢園區,做專做精一批特色園區,優化提升一批潛力園區,退出轉型一批不合格園區,增強園區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廳、省交通運輸廳)
(二)大力優化要素配置。利用國家和省各項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高端化工項目支持力度。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對重點項目建設所需資金,在擔保、貸款等方面給予優惠;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化工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鼓勵并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化工企業上市融資和使用債券融資工具進行融資。通過盤活存量、優化增量,統籌安排高端項目用地,強化建設用地標準控制,提高單位土地面積投入產出強度。(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三)積極搞好協調服務。發揮高端化工產業發展專班牽頭作用,會同省有關部門強化財政支持、政策扶持、要素保障、行業監管,及時協調解決行業、企業發展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建立信息定期發布制度。支持行業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在標準制訂、數據統計、信息服務、調查研究、人才培訓等方面開展工作,為高端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應急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現代高效農業2022年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一)提升產業總體規模。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2萬億元;現代高效農業增加值增速7%以上。(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二)穩定農業綜合產能。糧食播種面積1.2億畝以上,糧食生產能力鞏固在1100億斤以上,肉蛋奶產量1500萬噸,水產品總產量780萬噸,蔬菜產量8500萬噸。(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二、主要任務
(一)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1.穩定糧食產能。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保持穩定。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建設行動,加快推進噸糧縣建設,年內建成5個;支持德州市開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落實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任務。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出臺并實施山東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年內新建高標準農田665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8.5萬畝,第一季度分解下達建設任務。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力爭三大糧食作物保險投保率達到80%。(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糧食和儲備局、山東銀保監局)
2.調優農業種植結構。實施大豆產能提升,完成15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在沿黃等適宜地區建設大豆高標準生產基地。實施油料提質增效建設工程,建設一批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青貯玉米120萬畝,增加優質飼草供給。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250萬畝以上,水果面積穩定在900萬畝左右。(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省畜牧局)
3.積極發展現代畜牧業。穩定生豬核心產能,能繁母豬穩定在285萬頭,規模以上養殖場穩定在1.17萬家。加快生豬、家禽、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畜禽規?;B殖比重達到85%,爭取創建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6-10家。建設10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縣,每個給予500萬元資金獎勵。(牽頭單位:省畜牧局;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